近年来,全州县坚持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方面持续用力,积极探索本地特色乡村振兴新路径,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聚焦产业振兴,打造产业“新引擎”
围绕打造“一村一品”的思路,实施“支部+合作社+党员+基地”的联动发展模式,采取政策引导、技术扶持、资金倾斜等措施,引导农村经济能人牵头创办示范基地,打造才湾镇金堂村、龙水镇辛田村等7个自治区级农村集成改革试点村建设。在才湾镇毛竹山村举办“4·24”全州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果展,展示了全县18个乡(镇)的名优特产品包括禾花鱼、红油米粉、金槐茶、羊肚菌等展品琳琅满目,累计6000余人次前来参观购买。积极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形成独特的红色文化旅游路线,打造集党史教育、爱国教育、廉政教育、青少年德育为一体的红色文化基地,不断擦亮“红色名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聚焦人才振兴,构筑人才“强磁场”
加大人才引进,招录了136村级协理员、2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其中包括3名研支团教师)、“三支一扶”11名、防贫信息员172名等,并选派了243名驻村干部、24名特派员等充实到乡村振兴一线,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加大人才培训,举办县乡两级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村(社区)“两委”干部及安置点干部培训班,共57期,培训人数22886人。加大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工作站建立,打造16套“拧包入住”“环境舒适”的人才公寓,打造大碧头“康养休闲”和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国情研修党史教育”等2个高层次人才集聚窗口。
聚焦文化振兴,架起便民“连心桥”
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充分利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的有利契机,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启动仪式上开展全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系列活动,30余名志愿者现场为近500名群众进行了移风易俗服务,把移风易俗宣传融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推荐全州县第三届桂林市文明家庭王得利家庭角逐自治区文明家庭荣誉,开展“身边好人”评选、宣传工作,向市文明办推荐了俞梅等3名身边好人,并对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张玲和死后捐献器官救治4人的盘孝斌等先进典型进行了大力宣传。
聚焦生态振兴,画好乡村“新名片”
在重点流域内,实施一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黑臭水体治理项目,申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90多个村屯的生活污水治理。组织开展了农村厕所问题摸排整改“回头看”36余次,对全县所有农村厕所进行全面排查整改9000余座。统筹安排160余万元聘请村级保洁员,安排1070万元用于垃圾运输,安排2354万元用于69个人居环境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完工率100%,大大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聚焦组织振兴,筑牢基层“主阵地”
坚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首要任务,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开展“政治定力、领导魄力、执行效力和服务热力”等“四力”提升行动,全面提升业务能力。深化村(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化+大数据”模式,以社区为依托,通过“1+1+N”(1名社区干部+1名网格党小组组长+N名党员志愿者)的形式组建社区网格员队伍,提高网格管理科学化水平。按照“政治清明、居务清廉、干部清正、民风清朗、服务高效”清廉社区的要求,打造了全州镇老乡家园社区清廉社区示范点。(王慧 江巧慧)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