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兰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县内有极具教育意义的革命遗址遗迹45处,被誉为没有围墙的革命博物馆,红色文化非常浓厚。近年来,东兰县充分用好东兰红色资源,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打造红色党建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释放红色动力
责任落实是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保证,东兰县突出抓好强领导、细分解、多调度“三板斧”,持续推动党建工作责任落实落细。
东兰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组长的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成立基层党建“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工作指挥部,不断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实行党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制度,在县级层面加强了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各乡镇、村对照县级组织领导机制,也相应立工作机构,落实包村责任,确保组织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同时,细化工作任务,密集开展调度,确保基层党建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筑牢红色阵地,讲好红色故事
红色阵地是开展红色教育、唱响红色品牌的重要载体,东兰县坚持把红色阵地提升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进行谋划安排。
完善红色教育基地,发展红色旅游。东兰进一步完善东兰革命烈士陵园、韦拔群纪念馆等重点红色景点道路、露天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修复红七军军械库、红七军临时野战医院等革命遗址21处。全县共打造全国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性教育基地1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点景区5个,20个红色景点被纳入广西“打卡红色教育基地”目录库,东兰被确定为广西2022年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
繁荣“红色文化”。以东兰革命历史、英雄故事为主要题材,以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导向,在烈士陵园、东里、巴学等地及各中小学校建设一批红色文化长廊、红湾阅读区,增强红色文化氛围。组织举办红歌比赛、党建之星比赛,加大民族音乐剧《拔哥》的宣传、展演力度,以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吸引人、感染人、凝聚人。
讲好“红色故事”。东兰组织出版了《中国早期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百年老区·五彩东兰》等一批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红色书籍。拍摄了《拔群永远是榜样》《最后的党费》等一批专题片、课件,通过远程教育平台、网络媒体进行传播。组建党员讲解员、老红军讲解员、红领巾讲解员和专业讲解员四支队伍,组织他们到红色景点为游客讲解,到机关、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宣讲,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把东兰的革命历史、红色故事讲好、宣传好。
加强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
东兰坚持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抓实红色教育,努力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血脉赓续好,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高规格建设“红色学府”。东兰以建设“立足广西、面向全国”的红色教育示范基地为目标,筹资7.9亿元建成占地338亩的广西韦拔群干部学院,自2021年4月办班运行以来,已承接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班130多期,培训11181人,学院被纳入全国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备案目录。
高质量办好“红色课堂”。东兰安排专项经费,重点开发《东兰农民运动的历史功绩》《韦拔群精神的时代意义》等特色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课程159门,其中特色课程25门,纳入各类主体培训班的重点课题安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32名;聘请由区内外党校和高校教授、党史专家等优质师资团队119人。
多形式开展“红色研学”。将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作为红色研学的主要阵地,以互动打卡、情境演绎、体验教学、重走红军路等形式,经常性组织开展党性教育,让党员干部在耳濡目染中学习红色历史、接受红色洗礼。2021年以来,全县共组织开展红色研学活动630场3万多人次,接受区内外各级党组织、社会各界到东兰参观、培训、研学达403.45万人次。
筑强红色堡垒,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东兰聚焦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以筑堡垒、强队伍、激活力为主要抓手,推进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实施“堡垒提质工程”。推进阵地规范化建设,按照统一建筑风格,建成具备办公、篮球场、舞台、公开栏等基本设施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126个,村级办公场所面积全部达到360平方米以上;严格执行组织生活制度,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开展情况列入基层党建调研督导重要内容;推进信息化建设,“智慧党建”覆盖县、乡、村、屯243个站点。
实施“先锋培育工程”。东兰选优育强党组织书记,结合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把一批年纪轻、学历高、干劲足的农村优秀人才推选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织密组织体系,建立、提升屯级党支部60个,两新组织党支部15个,屯级党群理事会1650个,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党组织工作全面覆盖。
实施“积分激励工程”。以武篆镇那烈村、隘洞镇纳乐村为试点,在全县村、社区开展“红色积分绿色银行”活动,将“三大”纠纷、征地拆迁、移风易俗、遵规守纪、知信守信、发展生产等乡村建设内容纳入评分范畴,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安排一定数额的经费设立“积分超市”,按照积分多少兑换相应额度的生活必需品。目前,全县设立积分兑现超市150个。
建设“红色沃土”,增进民生福祉
东兰围绕“村美、民富、韵浓”的思路,推进东里、那烈、中和、上圩、公平、纳合等一批红色村庄建设,辐射带动全县宜居乡村建设。
大力度进行环境整治。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行动,清理村巷道、垃圾堆放点等垃圾2800多处,拆除危旧废弃房屋、乱搭乱建房屋等600多处,推动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完善群防群治组织,全面制定、实行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党群理事会、乡贤理事会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大面积进行立面改造。整合资金集中对红军村群众住房进行立面改造,统一建筑风格,并融入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元素,改造楼房3258栋,实现红军村民居面貌焕然一新。
大手笔进行村庄美化。扩建、硬化村屯道路56公里,改造水利渠道37.6公里,建设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三微”项目500余处,种植绿化树820株,新装路灯2400盏,促进红军村更洁净、更漂亮、更宜居。(韦宁)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