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宁市马山县人大常委会把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工作融入人大监督和代表履职全过程,通过专项视察、听取专项报告、人大代表提案建议等方式,推动建立非遗传承工作保障机制、阵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为有效促进马山县非遗传承保护工作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做好保障,建强阵地。该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专项视察以及提案建议,助推成立了民族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系列工作制度,统筹推进民族文化保护传承有关工作。积极与县财政协调,坚持每年统筹安排财政资金40多万元用于非遗申报、培训、展演等,确保非遗传承保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该县结合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先后投入3900多万元完善县乡村文化公共设施。同时,该县人大常委会县还积极推进非遗传承基地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了壮族三声部民歌、壮族会鼓和壮族打扁担等17个传承基地,有力保障了非遗研习和活动的正常开展。
壮大传承队伍,展示马山非遗风采。马山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和进机关活动,培育了21所马山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培养了2000多名中小学生鼓手和三声部民歌手,培育了300多名大学生非遗传承人,培训了非遗爱好者3000多名,还先后组建了武警南宁市支队马山中队、马山县公安消防大队、马山县公安局等机关壮族会鼓队。同时,还结合各类节庆活动、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文化惠民活动等,组织150支业余文艺队定期参与非遗展演;结合马山举办的各项重大体育赛事,同步举办相关的文化活动,面向游客展示马山非遗,并主动对接区内外各种大型演出活动承接表演任务,组织一批非遗精品节目参与各种节会展演,有效提升了马山民间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以此同时,马山县还充分利用非遗的品牌效应,通过非遗展演助推招商推介、文化产业发展和乡村特色旅游发展,从而有效助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下一步,马山县人大常委会将着力打造人大非遗传承保护工作品牌,推动非遗传承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为马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韦绍群 覃秀娟)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