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陈双村毛南族传统技艺展示培训中心,缝纫机“哒哒哒”响个不停,3名学员正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缝制毛南族服饰。
近年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强化党建引领,重点聚焦非遗人才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培育、资金支持和平台搭建,让非遗人才技艺有传承、干事有闯劲、发展有舞台,为非遗保护传承注入源源动力。
“我们实行传承人动态管理制度,定期了解传承人工作情况。”该县非遗中心副主任韦庆华介绍。据了解,为进一步优化和扩大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的梯次构成、覆盖范围,该县开展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申报工作,建立非遗优秀人才储备库,扩大非遗传承人队伍。目前,全县已列入县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6人,其中国家级2人、自治区级13人、市级25人。
该县每年拨付3万元用于非遗项目调查和资料整理等工作。非遗中心相关工作人员持续深入各乡镇、村屯,今年已收集整理文字资料1万余字,视频录像资料20余小时,图片资料200多张。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8项、市级代表性项目11项、县级代表性项目141项。
为拓宽非遗人才培养渠道,提升综合创造力和传承力,该县通过多种渠道为非遗人才提供展示平台和交流机会,壮大传承队伍。一方面,持续推动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鼓励和引导非遗人才采用独资、参股、合作等方式注册成立公司或机构,指导其畅通市场推广、文创开发、对外交流等渠道。另一方面,该县联合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区内高校开展“花竹帽走进高校”活动,通过“传手艺、送族宝”扩大知名度;同时与河池学院合作成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创新设计产学研合作基地,用好高校人才优势,将非遗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不断探索非遗文化的应用转化。
此外,该县积极推荐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各级传承人研习培训,进一步拓宽传承人视野,提升传承人艺术水平和传承非遗的能力;以分龙节庆典为契机,开展肥套、毛南民歌和花竹帽编织技艺、傩面雕刻技艺等形式多样的表演和实物展示;结合“广西濒危剧种下基层”活动,让非遗展演走进乡村屯,使传统毛南戏深入民心。(记者 卿要林 通讯员 韦艳春 韦苇)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