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忠骨,鲜花祭英灵。7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长乐镇及巴畴乡举行散葬烈士墓集中迁葬入园仪式,119名散葬烈士墓集中迁葬至相应乡镇的烈士陵园,进行统一管护和纪念瞻仰。
当天上午,参加仪式的烈士家属和干部群众整齐列队,肃立默哀,并向英雄烈士鞠躬,向烈士纪念碑敬献鲜花,表达对烈士的深切悼念和无限敬仰。
红色河池,英雄辈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河池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全市登记在册的烈士有5278人,全市有革命烈士纪念设施4011处,占广西革命烈士设施总数近40%。
但在过去,因各种条件和历史因素限制,一些零散烈士墓分布在各乡镇各山头,疏于管护;部分纪念设施年久失修,存在碑体、护栏破损,个别倾斜等问题;加上信息不对称,给烈士家属开展瞻仰和管护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据了解,为了更好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的教育阵地作用,告慰革命先烈,近年来,河池市根据《全国县级以下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整修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利用中央专项转移支付资金2335.5万元,由县(区)共配套134.9万元,按照“应迁尽迁、集中管护”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含散葬烈士墓)集中迁移或管护,逐渐形成烈士褒扬工作河池经验。
“政府出资修缮黄明金烈士墓,解决了我们家族几十年来的心事,真的太感谢了。”今年五月底,看见兰木乡纳核烈士墓园硬化一新,纳核村村民、黄明金的亲属心里很感动。
在该墓园,除了黄明金烈士,还有16位纳核村烈士。由于过去经费不足,没能及时做好墓园硬化和修建坟围,显得比较杂乱。如今,该墓园已整修一新,如今成为村民们瞻仰革命先烈、教化后人的教育基地。
“矗立起来的革命烈士英雄纪念碑和一座座烈士墓,就是我们党员、干部、学生等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场所。”巴畴乡党委书记韦德夫表示,6月18日,该乡把群众盼望已久的“心事”——集中迁葬60名烈士墓的巴畴乡革命烈士纪念园建成了,该乡告别了没有大型革命教育场所的历史。当天,除了参加迁葬的烈士亲属,附近近百名群众亦自发前来参加瞻仰和纪念活动。
河池市东兰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全县有9000多名革命志士参加红军、赤卫队和地方游击队,有1600多人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有6300多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解放后仅登记在册的东兰革命烈士就达2266人,居广西各县(市、区)之首。
在该县,到韦拔群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碑、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等开展瞻仰纪念、接受红色教育活动,是党员、干部、群众在国家公祭日、清明节及相关重要节日的规定“动作”。说到韦拔群、陈洪涛、黄大权等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革命纪念设施正在新时代散发着润物无声的力量。
“为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工作,全市采取对就地整修的零散烈士墓由烈士亲属和村委会代管的方式进行保护,对集中迁葬墓园建立管理制度、尽量安排管理人员进行保护。”河池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彩谋介绍说,他们以“信息校核全覆盖、规范整修全覆盖、有效管护全覆盖、宣传教育全覆盖”四个“全覆盖”为目标,管护工作推上新台阶。
针对个别烈士纪念设施受到损害等情况,市、县(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联合检察院等单位,制定《关于开展河池市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创新开展烈士公益维权工作,全市涌现出一批红色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的典型案例,如金城江区保护覃通寿烈士、宜州区保护九龙岩烈士墓群、东兰县泗孟乡烈士纪念设施行政公益诉讼案,都安瑶族自治县保护烈士名誉、荣誉民事公益诉讼案等。
“整修英雄烈士纪念设施是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既是对英雄烈士的崇敬和缅怀,更是对教育后人的一种神圣责任。”河池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莫东方说。如今,一个个镌刻着红色记忆的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犹如一座座不朽的精神坐标,不断提醒后人要不忘历史,跟随奋进新时代的激昂旋律,在传承与发扬红色基因中激起创新奋进的伟力。(刘德安 杨胜先 杨景亮)
(责任编辑:覃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