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粉墙黛瓦留住美丽乡愁

时间:2022-06-09来源 : 广西日报作者 : 骆怡 李成华

原标题:如何让粉墙黛瓦留住美丽乡愁

——富川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调查

八桂视点

2022年是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制度建立10周年。目前,共有6819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保护名录,7060个村落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近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通知,2022年将共同组织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探索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传承发展的有效方法和路径,构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体系,留住乡情、护住乡土、记住乡愁。

据了解,全国有40个县(市、区)入围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名单。广西有两个县在入围名单中,贺州市的富川瑶族自治县是其中之一。该县传统村落现状如何,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的冲突如何解决,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面临什么新问题?为此,本报记者深入富川进行了实地调查。

在富川传统村落,村民用长桌宴迎接八方来客。

千年古村落现状如何?政府重视,传统村落全部挂牌保护

秦汉潇贺古道位于湘桂之间,连潇水达贺州。据史料记载,当时“古道繁忙,车辙不绝,商贾穿行,货运不息”,是沟通中原与岭南地区文化、商贸的主要通道。

朝东镇福溪村位于潇贺古道旁,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经历了7个朝代的变迁。因交通便利,福溪立寨后商铺林立,熙攘繁华。记者看到,福溪的石板街用大青石板拼接,两侧用长方形青石条纵行镶嵌。村民介绍说:“古人讲‘天人合一’,街道中间和旁边那些凸起的天然石,没有一丝雕凿痕迹,我们叫它‘生根石’。”

一条小溪潺潺流过,村里那些门楼、民居等等,依稀可见当年的盛景。福溪村鼎盛时期曾经有过24座古戏台、24座庙宇和24座石花广场,1座风雨桥,反映出宋代文化与传统工艺的特征。如今,在各方合力保护下,福溪村“一溪、二庙、三桥、三戏台、四祠、十三门楼、十五街巷”等传统建筑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

近年来,贺州市出台《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整体实施方案》等,以立法的形式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责任体系,每年组织一次传统村落“体检”。同时,加强规划引导,防止建设性破坏,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

目前,富川2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已全部完成挂牌,确定的各类保护对象也实行了挂牌保护,包括重要传统建筑、古树、古井等,村屯内部的传统建筑未出现较大的减少。2015年至2017年,该县还修缮了27座在传统村落中具备特色建筑要素的风雨桥。

传统村落得到较好的保护,给村民留住了乡愁。

沿着潇贺古道,记者来到了具有700年历史的“中国传统村落”——福利镇红岩村。红岩古村保存得还算完好,建筑风格大体一致,整体纵向联排,大门旁出,檐角高翘,墙上隔屏雕花、花窗,透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

当地的老人对古宅视若珍宝。今年75岁的孔令进对每一栋房子的情况如数家珍。他摸着墙壁对记者说:“你看这些墙砖,一点都不扎手,老人们说,这些砖先放在水盆里磨,磨光滑了再砌上去的。”

“小时候,我们这里很热闹的,经常看到骑着大马的人路过,来往的商人都住在这个‘西南旅社’。”村中101岁的老人孔令祥指着已经古旧的木板楼告诉记者。

时光溜走,带走了往日的热闹。但对当地人而言,古村是回忆、是亲情、是眷恋,始终无法被替代。如今,富川的诸多传统村落,吸引很多游客前来寻找历史的印记。

施工队正在对古建筑修旧如旧。

如何统筹古村落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在保护古村和改善人居环境中寻找平衡

近年来,古村落的人居环境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居住条件的需求,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不可缺少。而按照农村一户一宅政策,只能拆旧建新。

记者看到,红岩村一间古建筑一面青砖墙已被拆,砌了半面墙的红砖。“拆了就再也没有了。经镇村干部全力劝说,后来这户村民就没有再继续拆建下去。”红岩村党支部副书孔德山说。

有能力的村民陆续在古村周围建设新房。一转眼,新村将古村围了起来。一边是美丽宜居的新农村,一边是日渐衰败古村落。村民的心也在两边不断“拉扯”。目前,在富川的传统村落中,出现了两种“混合”的情况。一种是像红岩村这样的古村和新村相对剥离,另一种情况则是古村和新村相互杂合。

“村民一拆一建,对从事传统村落保护的工作人员来说,压力非常大。不拆没地建新房,在老村建了新房,就相当于破坏了整个古村落。”富川瑶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部长汪溪泉告诉记者,“我们当时也向上级部门提出过一些建议,为了保护中国传统村落,整村搬迁是否可以考虑相对应的土地政策支持,但土地红线和古村落保护利用之间的难题,至今还没有办法可以解决。”

在工作中,富川的干部也做过很多工作。他们了解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很多人有了这样的意识——传统村落是记忆,也是乡愁,他们愿意保留下来。如果能建设好新村,他们也愿意搬迁出去。

为此,对于新村古村剥离开的,富川采取连片保护利用措施,而新房古宅杂合起来的村落,则着重选择一些体量较大的古建筑进行重点保护。采取“以旧修旧、修旧如旧”的保护模式,在努力保存古村“原味”的前提下,实施乡村风貌改造、农村改厕改水、垃圾治理等,合理完善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道路、水、电、公厕等基础配套设施,确保村民享受乡村振兴的建设成果的同时,保留住村落原有的文化符号、文化印记。

同时,该县还在县、乡、村、户层层签订责任状,对传统村落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进行严格管控,并通过采取电子监控、村级联络员现场巡查、专业人员实地核查等方式全方位、多维度对传统村落进行动态监控。

红岩村古建筑群保存完好。

如何做到保护和利用?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今年,富川瑶族自治县入围了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该县将以潇贺古道为主线,把全县35个传统村落有机串联,规划实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通过对传统村落的活化利用,我们努力想实现三个效果,做到三个示范——以全国最多最密最久的风雨桥群为核心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4A级景区群和传统村落融合保护发展示范,以传统村落为载体打造乡村街市助力乡村振兴示范。”该县县长胡德珺说。

单个传统村落的保护尚且那么难,连片保护利用,会出现什么新问题?

“难在缺钱又缺人。”当地干部告诉记者。正在实行连片保护利用的朝东镇秀水村,资金链断了,大家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些古宅倒塌。另外,专业的工匠目前富川还比较少,而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与时间赛跑。

富川朝东镇秀水村全景。

如何解决?

为破解“保护、修复传统村落”资金来源问题,富川“向上+向下”齐发力,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用好用足专项补助机制,积极将古戏台、古宗祠、古门楼、状元楼等古代文物向上申报纳入传统古村落扶持资金名录,每年争取国家、自治区级相关部门专项补助资金支持1亿元左右。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力量投资投劳,引导和鼓励爱心人士、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拓宽社会参与保护的渠道。

为解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古建筑原有风貌和文化韵味难以修复的问题,富川积极培育和扶植本地文创、建造、木匠等方面的人才,建立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本地人才资源池。从区内外5所设计院、科研院校聘请15名专家学者,建立驻村指导工作机制,让古村落得到专业化、规范化保护,避免古村落在保护中“失真”。

这几年,富川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上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朝东镇打造了以秀水、岔山、福溪三个传统村落为主体的“宋寨潇贺古道旅游区”。他们将古建筑修缮后改为油茶馆、咖啡馆、民宿等等,如今,这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古村落成了当地极具吸引力的文化旅游资源,村民有了收益,村里也有了一定的能力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和环境。该县文旅部门负责人表示:“但不是每个传统村落都能与旅游挂上钩,还是要注重规划和布局,一个县不可能遍地都是以传统村落为主打的旅游景点。”

“传统村落积淀着几千年文化氤氲,有我们民族的魂、文化的根。我们以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为契机,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持续通过统一规划保护、分类改造建设、串点连线成片等措施,推动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取得较好成效。”该县县委书记尹哲说。(记者 骆怡 通讯员 李成华)

(编辑:莫翠芳  责任编辑:覃逸霏)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