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春携手 共创未来
——中国与东盟青年交流与成长的故事
青年是友谊的传承者,也是互学互鉴的建设者和深化合作的推动者。青年间的人文交流互鉴是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途径。
近日,“青春携手·共向未来”——2022年中国(广西)—东盟青年手拉手活动在广西南宁举办。来自中国、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泰国、越南等国家的青年代表分享了在国际抗疫合作、文化交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中个人的成长经历,生动讲述了个人命运与时代命运紧密相连,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包容互鉴的生动故事。
艾翔:中柬同心 守望相助
2020年3月23日,应柬埔寨王国政府邀请,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建、广西选派的中国赴柬埔寨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7人赴柬帮助应对新冠肺炎疫情。
自治区卫健委医疗保健局副局长艾翔是中国援助柬埔寨抗疫医疗专家组领队。抵达金边后,中国医疗专家组立即与柬埔寨卫生部门召开会议,听取疫情形势介绍,分享中国抗疫经验。专家组马不停蹄地开展走访调研工作,到各医院和收治病患的独立酒店了解当地疫情形势并指导救治。
为了提升柬埔寨卫生部与各省之间的信息互通,方便中柬两国疫情防控交流,专家组与华为柬埔寨公司合作,搭建柬埔寨卫生部与该国24个省(直辖市)之间以及中国广西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成功组织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柬埔寨柬苏友谊医院国际远程视频会,为柬埔寨留下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专家组。
针对当时柬埔寨社会各界人士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紧张焦虑情绪,专家组还组织专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培训会。当地媒体进行了现场直播,近7万人次收听收看了现场培训。
艾翔说,在柬工作期间,柬埔寨社会各界对专家组的工作、生活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心关照。柬埔寨最大的华人社团--柬华理事总会的几位副会长专程赶到酒店看望大家。柬埔寨青年网友改编录制了用柬语演绎的广西民歌《刘三姐》,表达对中国医生的感谢。曾在广西医科大学留学的柬埔寨籍口腔医学硕士陈敦财自费从暹粒乘车赶到金边,全程协助中国专家在柬期间的各项工作。
柬埔寨人民党中央常委、柬中友好协会主席艾桑奥说:“中国医疗专家组的到来,体现了柬中两国守望相助的精神。真正体现了柬埔寨人民常说的‘贫穷时相亲相爱,困难时识真心朋友’和‘柬中同心’。”
值得一提的是,柬埔寨首相洪森签批授予中国医疗专家组援助柬埔寨抗疫突出贡献“友好合作”勋章。
蔺英振:医者仁心 爱无国界
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的缅甸籍应届毕业生蔺英振讲述了他在桂10年的留学时光。得益于中国与东盟的跨境教育政策支持,他才有机会到中国学医。从2011年来到广西,在广西医科大学读本科、读研究生,至今,蔺英振已经在中国度过了10年时光。“这10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贵、最值得回味的10年。”蔺英振感慨道。
蔺英振初来乍到,听不懂的语言、陌生的环境、吃不惯的饮食,让他感到不安。“还记得第一天上课,一节课只听懂了两句话,上课-下课,还闹了一些笑话。”他说,“好在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热情友善地帮助我,从刚开始的不习惯到渐渐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我爱上了南宁,爱上了中国。”
“医学是一个情感和知识交融的学科,随着临床工作的深入,我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加。”蔺英振说。有一次,蔺英振负责管理的患者消化道出血,需要大量输血。他愿意为患者献血并付诸行动。“爱无国界,献血对我来说是力所能及的事,但对病人来说,就是救命稻草。无论在哪里,我都希望挽救更多生命。”蔺英振说道。
周妹仔:艺术让更多的“枝条”紧密相连
广西艺术学院国际汉语教师周妹仔是一位祖籍广东潮州的泰国华人。在她记忆里,妈妈总是为过节而忙碌:泰国的节日要过,中国的节日也要过。她问妈妈:“为什么总要过节?”妈妈回答:“节日就是我们的‘根’,把我们这些散出去的‘枝条’紧紧联系在一起。”
2012年,周妹仔到桂林留学,在广西安了家。2015年冬天,泰国艺术大学一行十几人来到广艺,为一套泰国乐器安家广艺举办欢迎仪式。当时南宁的天气很冷。泰国国乐大师阿南·那空按泰国习俗,光着脚丫举办仪式。2019年,阿南·那空博士再次到来,周妹仔陪他聆听了一首《泰国民谣与侗族童谣》交响曲。听罢,阿南博士泪流满面:“几年前,我把泰国乐器和民谣传给广艺人,今天再见时,这颗种子已在中国的土壤里长成中泰艺术交融的大树。我流泪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满心的幸福。”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10年来,周妹仔致力于汉泰文化艺术比较研究、艺术教育合作与交流。她参与了《现代泰汉词典》的审校工作,发起成立“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组织东盟学者担任“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训中心”专家,促成广艺与泰国多所艺术大学签约合作。在她的学生当中,万娜缇参加了2019《泰国好声音》,演唱的中文歌曲点击量过千万;万良宇主演的微电影《舞缘》荣获2017亚洲微电影节金海棠优秀作品奖。她欣喜地看到,艺术交流让更多的“枝条”紧密相连在一起。
杜凯康:中老铁路给我的家乡带来巨大变化
老挝是东南亚国家中唯一的内陆国家,国内80%是山地和高原。中老铁路的开通,让广西民族大学老挝籍留学生杜凯康特别感慨。他的家乡在老挝万象,没有高铁的时候,去一趟琅勃拉邦或者乌多姆赛,路上要花很多时间,需要很长的假期才敢出门旅行。如果北部省的朋友到万象学习或者工作,一年当中很少回家。
“我来中国之前,最担心的是在这么大的国家,是不是去哪里都很不方便。”到南宁之后,他充分体验到了便捷的交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幸福。他期待自己的家乡,也能够达成“要想富先修路”的共识。
2021年,中老铁路正式开通。以前从万象到万荣需要3个小时,现在缩减为58分钟;从万象到琅勃拉邦由9个小时缩短到2个小时。“我听朋友说,现在他们可以经常回家了,北方旅游景点因为铁路开通也发展起来了。等我毕业的时候,我要坐中老铁路回家,感受中老铁路给老挝带来的新变化。”杜凯康开心地说。
杜凯康说,等将来中泰铁路、中柬铁路、中马铁路开通后,老挝将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交通和物流等方面的困境也会得到极大改善。这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建设“命运共同体”的见证,也是中国与东盟共同富裕的交通“动脉”。(记者 吕欣 实习生 韩兆文 通讯员 黄璐璐)
(责任编辑: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