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编簸箕结下兄弟情谊 致富后返乡带头创业

时间:2022-07-12来源 : 南宁晚报作者 : 苏昭宇 覃春铭 黄慧琴

原标题:编簸箕结下兄弟情谊 致富后返乡带头创业

马山县东堤屯以产业发展带动建设幸福家园,乡亲生活更有盼头

马山县林圩镇东堤屯汉族、壮族、瑶族等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编织出了“东堤簸箕”手工艺品,结下了“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共同奋斗”的兄弟情谊。

村民编织的东堤簸箕通过互联网销往外地。(马山县林圩镇政府供图)

这“情谊”,让该屯甘宝连等数十人在外出闯荡谋生时,互相学习,共同奋斗,由工人变成了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创始人;这“情谊”,驱使他们致富后返乡,捐资超过百万元完善家乡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投资2000万元兴建并运营现代养猪场,助乡亲们脱贫致富;这“情谊”,感召他们投资1680多万元,欲建起857名各族群众共同的富裕幸福家园——“东堤水乡”。

交往交流始于“东堤簸箕”

东堤屯地处马山县西南部,两条小溪在当地的丘陵低洼处穿行,至该屯交汇成河。数百年前,韦姓壮族人率先来到该屯居住,随后甘、谭、柳、李、宋等五个姓氏先后到该屯定居。

在农耕年代,簸箕被用于晾晒食物、存储和搬运货物等,是生产辅助工具。“我们人均田地少,种稻谷玉米不够吃,编簸箕能卖钱,也能补贴家用,他们(韦姓人家)编得好,我们就跟他们学。”该屯60多岁的村民甘宝学老人说,他和村中的六七十名汉族、壮族、瑶族等各民族老人仍然坚持编织簸箕在当地出售。他认为,该屯汉族、壮族、瑶族等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始于共同编织簸箕出售。

为了让东堤产的簸箕有好的名声,东堤屯各族群众在相互交流学习中,逐渐制定和改进生产簸箕的技术和流程,东堤簸箕因此具备了质量好、耐用等特性,广受周边地区群众欢迎。上世纪80年代,东堤簸箕还曾销往海外国家,成为家喻户晓的手工艺品牌。甘宝学说,东堤簸箕改善了大家的生活质量,东堤屯各族群众对它都怀有深厚的感情。

返乡再创业助乡亲脱贫致富

改革开放后,东堤屯的青壮年人纷纷外出务工创业,甘宝连便是其中一员。起初他在一个电线小厂基层做一线员工,因为人踏实肯钻研而被老板赏识,在不断的学习和奋斗中逐步成长为企业高管。

如同先辈为编织好簸箕聚在一起,在异乡的东堤人也时常相聚,茶余饭后谈乡情,相互分享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信息,相互鼓励往企业管理人员方向奋斗,在今后过上更好的生活。

2004年,肯钻研学习的甘宝连掌握了机械制造技术后,离开了工作多年的工厂,多方筹措资金,投资建起了机械制造企业,靠着多年积累起来的企业管理经验和屯里乡亲的相助,次年企业便开始盈利。大家赚到钱后,过年返乡相聚,商讨最多的是“如何助乡亲们致富”。

要致富,先修路。为改变家乡“出行靠泥巴路”的状况,甘宝连率先捐出20万元,带动大家响应捐献资金。2010年春节期间,东堤屯的通屯道路硬化了,村民捐资数万元,给道路装上了路灯,该屯各族群众还捐资超过100万元,助力家乡完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为了补上家乡缺产业这一弱环,2011年,经济能人甘宝连返乡,投资2000万元建起了现代化养猪场,让包括7户贫困户在内的数十名乡亲从中收获地租和劳务收入。如今该养猪场存栏母猪650头,年销售肉猪1.1万头。“我在养猪场务工,每个月有三千元收入。”该屯贫困户谭兴华说,这份稳定的收入解决了他一家五口人的生活之忧。

积极兴建现代休闲农业项目

2016年,东堤屯水源地周边被承包人种上了速生桉,水源地有遭受污染的风险,村民忧心忡忡。甘宝连和村民们商量后,出资50万元把这些地包了回来,种上竹子和绿化树。

近年来,为了让家乡在乡村振兴中不落伍,东堤屯决定向家乡的“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甘宝连提议投资兴建“东堤水乡”现代休闲农业项目,得到了屯中大部分人的认可。

东堤水乡以“宜居东堤,水乡田园”为主题,将打造一个住房实用美观,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环境整洁优美,形成集乡村文化体验、水乡休闲度假、农业观光示范、田园观光等为一体的特色乡村休闲农业示范区。目前,项目由甘宝连、甘宝星等人筹资投建,已陆续投入1680万元,已完成天鹅湖工程、建筑整治、道路广场整治、景观绿化工程等部分基础设施,并种植了三华李、火龙果、有机蔬菜等经济作物。

项目还吸引不少游客来此参观体验,节假日出船次数达200船次。“游客来了,我们也开始有信心了。”年过40岁的村民谭汝福说,他于今年返乡,通过互联网将自己编织的东堤簸箕销往全国各地,今年已销售超过4000个,销售价格根据规格不同从40至90元不等。他憧憬着可以带游客们体验编织东堤簸箕,让这门手艺在新时代完成“复兴”。(记者 苏昭宇 实习生 覃春铭 通讯员 黄慧琴)

(责任编辑:郑友)
文旅活动 Tourism Vllage
文旅东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养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