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渔村成旅游“打卡地”近日,座落在防城港市港口区企沙镇山新村一座长约300米、宽约140米的小岛迎来数万候鸟“做客”,其中不乏世界濒危鸟类大滨鹬和极危物种勺嘴鹬。这座位于山新村东南海域的小岛,拥有红树林、泥质滩涂、沙滩等丰富多样的滨海湿地环境,被当地人称之为“山心沙岛”。广西日报02-17
-
花开春盎然 乡村醉游人春暖花开,万物生长。近日,上思县十万大山布透温泉景区的油菜花尽情绽放,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观赏。从空中俯瞰,金黄色的油菜花海色彩艳丽、生机勃勃,与群山、乡间道路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广西日报02-17
-
三江和融水喜获22年度“中国天然氧吧”称号近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22年气候生态品牌创建示范活动评审结果,我区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榜上有名,喜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广西日报02-17
-
乐业 示范引领 带富村民2月14日,站在乐业县甘田镇夏福村高山蔬菜基地观景台,俯瞰整个蔬菜基地,广阔的田野、连片大棚和忙碌的群众构成美丽的“人勤春早图”,这是乐业基层党建示范带、示范群示范引领结出的硕果。广西日报02-16
-
那坡:乡村讲堂有声有色2月13日,在那坡县坡荷乡弄耀村农产品加工园,村民踊跃报名要投工投劳参与项目建设。“加工园区在建项目包括生鲜收储运中心、烘干车间及配套设施,项目建成后,可为村民提供300个就业岗位。”弄耀村驻村第一书记张谋说,自乡村讲堂开办后,村民发展本地特色产业的意识不断增强,不但主动出谋划策,还积极动手参加。广西日报02-16
-
靖西以市场为导向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2月14日,记者从靖西市农经管理中心获悉,2022年,该市村集体经济收入再创新高,达到3870万元,其中3个村收入100万元以上,所有村收入都超过5万元。广西日报02-16
-
葛阳书院“变身”阅览室向学生开放日前,在武鸣区太平镇葛阳村葛阳小学文化墙边,老师正领着学生学习刘定逌优秀诗集,游览和校园仅一墙之隔的葛阳书院,陶冶性情,开展新学期的学习教育第一课。南宁晚报02-16
-
“头雁”领航 “群雁”齐飞乡村振兴,人才先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提高培训实效。广西日报02-15
-
广西平南县:打造文明之城 共沐文明新风2022年以来,广西贵港市平南县紧盯“蝉联第九轮自治区文明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的总目标,巩固创建成果,全力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积极开展各项提升行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新网广西02-15
-
资源县:奋楫笃行谋发展 绘就共富新画卷“桂林山水美,资源丹霞红”。资源县地处广西东北部越城岭山脉腹地,距离桂林市区98公里,全县总面积1961平方公里,境内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漫步资水之畔,街巷水雾氤氲,山青风凉;阁楼华灯璀璨,点缀星河;百姓衣食富足,烟火人间……人民网-广西频道02-15
-
田林县潞城瑶族乡:三个引领 为文化振兴聚力赋能近年来,广西田林县潞城瑶族乡抓住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契机,通过党建引领、项目引领、示范引领,开辟以彩票公益金助推乡村振兴新路径,打造文化振兴示范区。人民网-广西频道02-15
-
南宁市良庆区:干在实处,迈出乡村振兴“铿锵步伐”一项项成绩、一组组数据、一件件实事,绘就了良庆区乡村振兴“精彩答卷”,更折射出良庆区“进击”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人民网-广西频道02-14
-
广西宁明:旱地变良田 促农民增收近日,在广西崇左市宁明县城中镇珠连村岜连屯“旱改水”项目施工现场,只见挖掘机正在开挖灌水沟渠,搅拌机在搅制混凝土浇筑渠肩……多台挖掘机、搅拌机穿梭在田间作业,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中新网广西02-14
-
容县大公村:村屯道路进入“环”时代大城市有环城路是寻常事,小山村有环屯路是新鲜事。这样的新鲜事发生在广西玉林市容县六王镇大公村,笔者近日看到该村沙岭屯的环屯道路建设如火如荼:挖掘机轰鸣作响,运输车往来奔跑,村民们挥动铁锹铁铲干着、笑着、吆喝着。中新网广西02-14
-
马山县今年将申报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春节假期一过,南宁市马山县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已经忙碌起来,大家在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等专家亲临指导下,纷纷到各个制种基地,为该县2023年申报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做准备工作。南宁晚报02-13
-
荔浦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有了戏台,我们大学生的表演也有了用武之地。”春节期间,茶城乡文德村板坡屯文化戏台上,返乡大学生黎富有正与村民汇演《咱家乡就是好》歌伴舞,充满青春活力的表演,让冬日的山村热闹非凡。广西日报02-13
-
罗城获评广西“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公布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自治区示范县名单,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名列其中,成为7个获命名的县份之一。中新网广西02-13
-
“治石”“治贫”更致富“看看这片黄花梨,种了12年,树干有大腿般粗了,里面的芯材做红木家具很值钱。全靠温教授出钱出力带领我们种黄花梨、金花茶,我们村从生态环境恶劣的穷山村变成了国家森林乡村,村民收入也提高了。”马山县白山镇民族村村民韦庆仑指着长势良好的树木跟记者讲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过往。广西日报02-13
-
广西博白县西塘村: 上“村晚” 话振兴1月24日,大年初三晚,广西博白县水鸣镇西塘村白面麓生态园里热闹非凡。该村第14届“村晚”正在这里举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村晚”以“茶话会+表演”的形式呈现,展现乡村发展成果,讲述乡村振兴故事,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中国文化报02-10
-
广西7个县(区)获命名“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月9日,记者从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了解到,近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公布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自治区示范县名单,南宁市邕宁区、梧州市苍梧县、玉林市福绵区、玉林市兴业县、河池市金城江区、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7个县(区)获命名。南宁晚报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