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宁明县海渊镇发展庭院经济助农增收促振兴

时间:2023-04-14来源 : 中新网作者 : 陆铁山 凌冰茹 杨丽

近年来,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海渊镇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村群众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盘活房前屋后的空闲土地,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特色农旅等多元化庭院经济,拓宽增收渠道,将农家“小庭院”建设成增收“经济园”,探索美化乡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庭院+”发展新路子,助力乡村振兴。

探索实施“庭院+特色种植”模式,让闲置地焕发新生机。海渊镇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推广“三清三拆+坚果种植”产业发展新模式,动员群众投工投劳,积极参与到拆除旧房、清理乱堆乱放杂物、清除房前屋后杂草竹根等拆旧复垦行动当中,整治“脏乱差”环境;同时,在清理出来的闲置土地上种植坚果,实现人居环境和群众收入“双提升”。截至目前,全镇17个村(社区)137个自然屯共出动劳动力6000多人次,使用挖掘机、铲车、清运车85台次,拆除危旧房、废弃猪圈175间,发动群众通过拆旧复垦种植坚果1040多亩。

探索实施“庭院+特色养殖”模式,靠“蚕宝宝”织就致富“新丝路”。海渊镇驮零村利用庭院种桑养蚕,成为当地村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全村种桑养蚕有118户562人,涉及脱贫户25户71人。预计今年养蚕6批,每批经济产值25万元,全年总产值可达150多万元,有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去年我们家养蚕收入1.5万元。今年计划养蚕6批,预计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驮零村脱贫户邓英霞说,她利用庭院养蚕,除了供两个孩子上学读书和生活开销外,日子过得还蛮殷实。

探索实施“庭院+特色手工”模式,让老手艺“编”出新生活。编织是海渊镇驮邓村村民每家每户都会的一项生活技能。该村60多名妇女组团传承传统编织工艺,利用农闲时间在家编织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用到的手工产品。“别小看这点手艺,编织好的篮子、筐子不仅能满足家庭生活工具需求,还能卖出去增加经济收入呢。”村民黄丽锋说。据了解,仅靠编织工艺产品,驮邓村每人每年可增加1000元左右的收入。

探索实施“庭院+特色农旅”模式,借荷花美景带“活”农家乐。海渊镇依托蔗园村千亩荷塘网红打卡点资源优势,在该村江底屯投资打造“荷塘月色”生态农庄,发展乡村民宿旅游产业。目前,已经配套开发建设团建区、烧烤区、露营区、文化驿站、农家乐、荷塘观景台等设施,预计今年5月荷花盛开时,生态农庄可开业迎宾。届时,八方游客可一边观赏荷花美景,一边体验农家快乐。

下一步,海渊镇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本地实际和特色资源,继续在庭前院后下功夫,不断丰富庭院经济类型,积极探索有效模式,打造特色亮点,将庭院经济打造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农民增收致富,以扎实举措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责任编辑:沈晔)
文化旅游 Cultural Tourism
文旅东盟 Guangxi & AS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