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造东融合作开放新高地
梧州综合保税区全部建成达产后将新增外贸进出口额超一百亿元
“我们通过综保区平台拓展国内外业务,在国外采购的原料可以享受保税,国内采购的原料可以享受退税,大大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3月31日,广西梧州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梧州综合保税区举行。作为第一批入驻的企业,梧州佩斯管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家欣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该公司新注册入区的是中外合资企业,专业生产饮用水和天然气管件,是“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
当天的签约仪式上,新签约产业项目8个,业态涵盖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维修、保税租赁、跨境电商等,合同投资额约22.5亿元,全部建成达产后将新增外贸进出口额超100亿元。同时,梧州综合保税区还分别与湖北第二大外综服务平台“宜贸通”、梧州学院签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涉外法律互助平台2个项目;与广东省、香港、澳门等地产业协会及商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4个,搭建了集报关、物流、仓储、收汇、金融和法律等功能于一体的外综服务平台“梧捷贸”,服务综保区和梧州市外向型企业发展。
“大厅内设有海关、税务、市场监管等服务窗口,可为企业提供审批备案、报关报检、退税结汇和装卸物流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来到综合服务大楼,梧州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筑面积530多平方米的综合服务大厅功能齐全,综合保税区内设置有查验场地、监管仓库、视频监控室、报警系统等设施,将进一步打造形成一个通关便捷、物流畅通、运作高效的数字化新高地。
据介绍,梧州综合保税区位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内,地处西江畔,与广东紧紧相邻,周边水运、高铁、航空、高速交通网发达,地理和交通位置优越。国家批复面积为1.02平方公里,规划有保税加工区、保税物流区、保税服务区及公共服务区等功能分区,目前建成及在建标准厂房约33万平方米。
“梧州海关将立足于区内的产业项目,深挖政策红利,做好通关服务,大力支持保税加工、保税维修及再制造等业态发展,为梧州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南宁海关隶属梧州海关关长郝云表示,作为西江黄金水道上首个综合保税区、梧州市首个国家级园区,广西第五个综保区,梧州综保区是广西从验收到封关速度最快的综保区,再次创造了“广西速度”:2021年8月7日获国务院批复设立,在自治区北部湾办、南宁海关等部门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梧州综保区克服了80多天雨水汛期等不利因素影响,用了不到8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梧州综保区监管体系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如期申请验收;今年2月10日,梧州综保区通过了国家验收,3月31日,正式迎来封关运营。
梧州综保区的封关运营,标志着梧州综合保税区可正式开展业务,将为梧州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加快推动梧州高效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目前引进加工类产业项目15个,其中投产项目12个,主要为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类企业,梧州综合保税区作为对外开放平台促进粤桂产业合作、助力梧州深度融入大湾区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成效已初步显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于毅辉表示,梧州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后,将进一步发挥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及西江航运优势,积极发挥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服务三大功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建设以光伏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现代制造业高地,以保税物流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高地。下一步,梧州市还将加强与其他综合保税区协同衔接,共同推动广西综合保税区更好发挥面向东盟合作的平台作用,服务国际供应链安全稳定,服务并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全力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记者 潘登 实习生 李振宇 通讯员 曾燕 谷广田)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