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喧天人欢腾,歌舞悠扬向未来。
2月5日,正月元宵节,崇左市大新县德天广场,一场热闹的非遗过大年“壮族侬峒节”活动在这里举行,锣鼓声、唢呐声、欢呼声……欢乐的气息,在广场四周飘扬。
麒麟舞表演。
腰鼓表演。
巡街祈福。
活动现场航拍。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动听的歌声,伴随着喜庆的节奏,随风入心。
“已经3年没有搞侬峒节活动了,今天太高兴了!”大新县桃城镇新城社区居民梁真真兴奋地说。
壮族侬峒节主要流传于龙州、大新、天等、江州区等地。2017年5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大新县命名为“中国侬峒文化之乡”。2021年5月,崇左市申报的“壮族侬峒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侬峒’是壮语的音译,‘侬’的意思是‘下去’,‘峒’是指‘田边’等,在壮族先民的生活习俗中,‘侬峒’就是来到田边地头,对唱山歌、谈情相亲等。”大新县文化馆馆长黄东告诉记者,在大新县14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220多个村屯,从正月到十月,都常态化过侬峒节。
活动现场,民俗表演《大头娃闹元宵》、舞蹈《麒麟贺新春》、大新本土原创歌舞《贝侬情深》等,引来现场群众的阵阵欢呼。
听的是声,品的是情,回味的是经久不散的记忆和憧憬。
从单一的对唱山歌,到丰富的文艺节目,在时光的前行中,侬峒节用不断焕发的新生命,滋养着这片土地的壮族儿女,将千家万户的心凝聚在一起。
大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此次侬峒节的主办方之一。去年以来,大新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围绕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等主题,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实践、非遗传承等特色活动,以活动传递信念,以服务凝聚民心,汇聚民众投身乡村振兴、城镇振兴的信心和力量。
“一说要举办侬峒节活动,各家各户都很兴奋,积极参与各种筹备事项。”桃城镇新城社区党委书记赵先刚说。
“大家都很团结,说干什么马上就干好了。”民生街居民黄健宁,在一旁笑道。
巡游祈福、过彩门,是侬峒节必不可少的环节。舞龙队沿着民生街等街道的8个彩门依次巡游,把喜庆、欢乐送到家家户户,祝福乡亲们百业兴旺。
9岁的农炫臻和6岁的农韵纹兄妹,则一路追着舞龙队小跑,用当地人的说法,这叫“追龙”。
“今年特意把他们俩带出来,现场感受和体验侬峒节非遗的魅力。”农小凤告诉记者。
“古来灯火盛维扬,今岁元宵乐未央。”邀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小聚,是侬峒节的标配。中午1时许,“侬峒节”活动接近尾声,民生街居民二队队长黄荣站在门口热情邀请着各路宾朋欢聚。“快进来坐坐,开饭喽。”此时家里大厅里,丰盛的家常菜已整齐摆上餐桌。
“祝大家皆得所愿!”黄荣家里,谈笑中,洪亮的声音响彻大厅。(记者 陈明桂 通讯员 梁桂花 农伟)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