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迎老友 田螺住新房

时间:2022-10-12来源 : 广西日报作者 : 莫迪

原标题:池塘迎老友 田螺住新房

吊笼养殖蹚出螺蛳粉原料“保供”新路

远看,池塘里仿佛睡莲朵朵绽放;近观,一个个小簸箕整齐浮于水面。

在广西农垦东山现代渔业创新示范中心,这一幕困惑了大部分到访者。

螺蛳新养法。

“塑料筐里养的是石螺,螺蛳粉的核心原料。”广西农垦九曲湾农场公司副总经理陆地快言快语间满脸透着自豪。

陆地的自豪来自两点。

“普通养殖从螺苗长到螺蛳粉加工商品规格耗时3个月,长到供应夜宵摊需要半年;我们这里时间减半,而且质量产量双增。”更让陆地自豪的是,这种螺蛳池塘吊笼养殖模式由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技术支持,目前已申请专利。

权威数据表明,致力打造千亿元螺蛳粉产业目标,我区螺蛳需求缺口巨大,螺蛳原料供应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新养法为螺蛳粉原料供给开拓了新途径。

“螺鱼原本同一水域,现在螺蛳住上了新房。上层吊养螺蛳,下层养鱼虾。”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潘贤辉博士是螺蛳研发团队骨干,该团队从2013年开始专注于此,集成创新的螺稻共作模式2020年被列入农业农村部《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指南》。尽管如此,该团队依然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

据介绍,经过多年示范推广,稻螺模式在桂西北地区取得了良好养殖效益,累计养殖面积超6.5万亩,产量2万吨以上,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据统计,我区现有池塘、水库、河沟等养殖水面超13.4万公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为此,团队研发了螺蛳池塘笼养新模式,充分开发利用好我区现有的水产养殖资源,为促进高效生态渔业,助力广西渔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该模式更为科学的是,将鱼(虾)螺进行耦合养殖,螺蛳通过摄食鱼虾排泄物和残饵培养的藻类,有效阻断了有机物质的过度沉积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提高池塘自身净化能力,降低鱼虾发病率,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

目前,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螺蛳研发团队在东山现代渔业创新示范中心落地试养了4亩池塘,在保证鱼虾不减产、不减效益下,预期年产螺蛳1000公斤/亩,按照市场价6—10元/公斤计算,每亩年增收6000—10000元。“推广前景看好。”潘贤辉坦言。

目前,潘贤辉团队紧密联合广西农垦进行“产学研”合作,重点打造自治区级螺蛳良种场、规模化螺蛳苗种生产基地和螺蛳高效碳汇养殖示范基地三大工程。

“今天下午有几家食堂过来协商供鱼事宜。”陆地指着塘里自由翻腾的鱼儿高兴地说,东山现代渔业创新示范中心尽管运行不到半年,已收获了不少口碑。

拥有140亩养殖水面的示范中心志向高远,未来打造自治区级水产良种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院士工作指导站、广西农垦现代渔业示范基地、广西高校院所水产科技创新基地是必达目标。

广西农垦九曲湾农场公司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选择特色淡水鱼繁养作为渔业发展方向突破口,提高良种供应能力,并开展现代化的设施渔业模式示范。

“作为国企,围绕大基地与实施农业做文章,通过示范作用带动行业发展是我们的目标。”陆地表示。(记者 莫迪)

(责任编辑:覃莹莹)
文旅活动 Tourism Vllage
文旅东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养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