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老南宁”

时间:2022-10-08来源 : 中国网-壮美广西作者 : 覃莹莹

南宁博物馆成立于1992年,2016年新馆建成后坐落于五象新区的邕江畔。作为承载南宁历史文化的重要场所与传播窗口,策展者们在陈列文本编纂、陈列设计、空间设计上进行创新,充分发掘本土文化特色,讲好南宁故事。

博物馆共设有五个常设展,分为“邕容华桂——古代南宁陈列”“邕城百年——近现代南宁陈列”两个基本陈列和“1929南宁兵变展”“大地飞歌——南宁民歌艺术展”“红土情韵——卢权智红陶艺术展”三个专题展。策展团队提取南宁地域文化特色的核心,通过重构其表现形式,增强展陈空间的设计感,将南宁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其中,打造属于南宁市的特色博物馆,避免“千馆一面”“千展一面”。

场景复原 回味南宁

万国大饭店、大盛祥酱园、老友面店、酸嘢店、和行腊味、万宝堂……在南宁博物馆的“邕城百年——近现代南宁历史陈列”展厅中的“民国街”复原场景,独具特色,吸引不少“友仔友女”前来打卡,成为一条“网红街”。

这条“民国街”是如何被打造出来的?

南宁博物馆副馆长覃忠介绍说:“我们通过场景复原的方式,将一些民国时期的场景仿造出来,还原当时街道的热闹场面”。场景复原的“民国街”能打破展馆中单调死板僵硬的局面,将背景、实物与人物活动有机组合,让参观者更加深刻了解陈列物品的意义。

位于“民国街”里的“和行腊味”原型为南宁第一家腊味作坊和行烧腊店。和行烧腊店建于清光绪八年,因其选料精细、制作讲究而远近驰名,后随着业务发展逐步增加了腊鸭、腊鱼、腊肉等二十多个品种。和行腊味品牌虽然已在历史长河当中消失,但他的传统手艺还是流传了下来,“贺鸥”牌腊味就继承了和行腊味的传统手艺,吸引着大量消费者前来购买。

“和行腊味”展示区。覃莹莹  摄

“民国街”场景复原是“邕城百年——近现代南宁历史陈列”中的特色展项,南宁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保管部主任胡章华说:“这些都是我们曾经听说过的,或者曾去过的,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店面,观众过来参观会有一种亲切感。同时,我们通过声、光、电营造氛围,还使用了多媒体展示等现代手段进行画面重现,增加了科技感和画面感,使观众如身临其境,成为了博物馆网红打卡地点之一。”

“双孖井”场景还原。覃莹莹  摄

从统一的骑楼外形建筑风格到“美孚洋行”中展示的煤油灯,“民国街”与博物馆其他展示区域不同之处就在于其真实地复原了民国时期南宁“老字号”店铺和南宁特有的标志性场景。“场景复原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不过好在我们还有参考。像中山路、解放路、新民路这些地方,都是我们作复原时参考的依据。”覃忠说道。

“民国街”展示区。覃莹莹  摄

精心策展 情“境”交融

南宁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保管部主任胡章华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南宁博物馆工作,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出身的他已经在博物馆工作近10年,对展馆的陈列设计和布展策划有着丰富的经验。南宁博物馆新馆筹备过程中,胡章华主要负责博物馆内一楼“红土情韵——卢权智红陶艺术展”和三楼“邕城百年——近现代南宁历史陈列”策展工作。在博物馆建馆之初,策展团队就提出了建馆理念——“对话历史、感悟艺术、传承文明的城市文化社区”,打造“生长的博物馆”,所以他在策展时始终坚持着贴近历史、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理念。

博物馆作为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场所,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与观众沟通交流的桥梁,陈列展览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博物馆的形象。在筹办“邕城百年——近现代南宁历史陈列”中,胡章华认为最大的难点是陈列文本的编纂,除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梳理现有藏品和文献资料外,还要广泛搜集相关资料,扩充博物馆藏品和文献的体量。

“邕城百年——近现代南宁历史陈列”展示厅。郑友  摄

“当时我们在各方面都很慎重,首先要保证我们所写材料必须严谨,符合史实,图片、展品材料在建馆之初是非常少的,所以我们一边写陈列大纲,一边搜集图片和展品的资料。”胡章华与团队成员前往很多单位和公司进行走访调查,搜集了大量的文献、图片以及实物资料,并进行反复甄别、核对、梳理,最终形成了陈列文本,为陈列展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南宁博物馆还会不定期为展馆“量身打造”各式各样的宣传活动,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覃忠介绍道:“在‘博物馆奇妙夜’的活动中,我们把‘民国街’作为活动场地,让工作人员进行角色扮演,还原民国时期街道的热闹景象,使场景‘活’起来。像酸嘢摊、凉茶铺这些展示区,我们会让工作人员穿上民国服饰,现场卖酸嘢和凉茶,让观众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受民国街当时的热闹氛围。”

“博物馆奇妙夜”活动中,“民国街”里正在“售卖”凉茶的凉茶铺。南宁博物馆供图

看着“民国街”的陈列展示区,覃忠感慨地说道:“我们之所以选取民国时期的老街道进行复原,一是这里有着代表近现代南宁文化特色的地方,比如说颇具特色的岭南骑楼建筑。二是我们想要保留民国时期的这些老字号,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很多老字号已经消失了,但是它们作为历史的一部分,我们就想要保留下来,让后人能够在视觉上理解当年的文化,也让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老一辈的人来到这里能够唤起心中那份珍贵回忆,让大家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覃莹莹)

(责任编辑:覃逸霏)
文旅活动 Tourism Vllage
文旅东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养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