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乡塘区优秀传统文化四溢飘香

时间:2022-07-08来源 : 中新网广西作者 : 黄以轮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近年来,南宁市西乡塘区紧贴时代发展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与生态旅游、乡村振兴、学校教育、市场经济有机融合,强化活态化传承,有力促进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和振兴。

传统文化驻园区 薪火相传

走进老木棉匠园的根号三木艺,工匠们精心雕刻的大型木雕《佛祖与一百零八罗汉》即将大功告成,作品里的人物各具形态栩栩如生。老木棉匠园是城区引进企业倾力打造的一个集工匠精神、非遗技艺、生态观光、体验互动、研发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旅游园区,有广西知名的工艺美术大师、资深手工艺匠人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在这里潜心创作,交流切磋,传承文化。顶蛳山遗址中出土的红陶,是邕城先民智慧的结晶,是邕城厚重历史文化见证,制作技艺延续了上万年,胡可可工作室匠师将它发扬光大。广西工艺美术大师黄冬鹏花了九年心血,找回了失传的中国刀剑锻打技艺。他锻造的壮刀形式各异,每一把壮刀上的锻花纹钢都是独一无二,他还“复活”了宁明花山壁画里的刀剑,他制作的玉形剑得到收藏家马未都青睐。麓鸣琴坊的匠师陆明潜心研究,不仅提升了天琴等广西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质,还成功抢救了几近失传的中国古老乐器尺八,他制作的尺八已经达到国际水平。

入驻匠园的工匠艺人精益求精,分别从事木艺、皮艺、陶艺、布艺、金属工艺、漆艺、琴艺、雕刻、扎染等传统技艺,吸引大量游客。2015年开园以来已接待200多万人次。游人通过与匠人面对面的交流和亲自体验,更真切地领会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不少院校前来合作,搞研学,学技艺,谋创新,保护传承各类技艺、绝活。

传统文化住乡村 夯实根基

西乡塘区乡村中的稻作文化、龙舟文化、壮文化、傩文化源远流长,城区加强宣传推介,让传统文化长住乡村根植百姓,夯实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根基。

《大酬雷》被誉为“中国稻作文化活化石”,流承于以陈东村为中心的壮、汉混居区。它用舞蹈的形式来表演祭祀神灵和农耕生活,以崇拜雷神的超自然力量和祈求风调雨顺的原始思维来酬神求雨,展现先民们从事农业生产的原生态场景,是具有“傩”风姿多彩的内动因素和深厚的传统根源的古傩舞。2012年《大酬雷》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南宁市文化的一个名片。城区十分重视对《大酬雷》的保护与传承,指导建设南宁市陈东村傩文化艺术团,加大对《大酬雷》表演队员的指导、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活动组织《大酬雷》表演;还把《大酬雷》制作成动漫影片,在忠良村农耕文化展示馆滚动播放,让更多人了解《大酬雷》,了解傩文化,让传统文化长住乡村。

坛洛镇下楞村端午龙舟竞赛,人人奋勇争先。黄伟铭  摄

西乡塘区是中国龙舟文化之乡,在坛洛、金陵、石埠等地,龙舟比赛源远流长。其中最具代表的是下楞村,全村一街八巷九码头,一巷一码头一个龙舟队。每年端午节,村里都有赛龙舟、放河灯、架福桥等极具壮族特色的民俗活动,外出工作的村民都会回乡参加盛会。白天,河中龙舟如箭般逆水而行,岸边欢声雷动盛况空前。晚上,每家每户都拿出一张长凳一起架起高高的“福桥”,燃篝火、点鞭炮、放烟花,全村男女老少欢声笑语跨越福桥,祈求风调雨顺、福禄寿吉祥;然后一起到河边放龙灯祈愿好运连年。下楞村对龙舟的热爱世代传承,保留着传统的龙舟习俗和浓厚的地域文化;下楞村逆水行舟、连赛三次、总分多者为胜的竞赛,留存着龙舟历史文化的精髓。

传统文化入校园 后继有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城区把非遗传承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后继有人。板鞋竞速、抛绣球、打陀螺、跳竹竿、踩高跷等民族体育进入课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及二十四节气等节日文化引入校园,传统文化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南宁市新阳路小学成立“非遗”苗绣工作室,邀请非遗传承人杨云老师手把手教老师学生插、捆、洒、点、挑、串等刺绣技法,刺绣作品发圈、团扇、小香包、手提袋、民族服饰等活灵活现,非遗在师生们心中生根发芽。学校还研发苗绣特色课程,形成校本教材,让孩子们捕捉传统文化的情和思,找到中华文化的根和脉。

南宁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组建非遗展厅讲解团,由各班学生担任讲解员,介绍非遗展厅的展品;聘请非遗专家、非遗传承人任校外辅导员,指导开展非遗活动。组建非遗传承社团和戏曲传承社团,开展非遗小课题研究,引导师生、家长寻访非遗传人,开展探索非遗足迹活动,邀请南宁市艺术研究院老师到校为孩子们上戏曲课,唱戏曲片段,学曲戏化妆,练戏曲动作,将传统文化传承植入学校素质教育。

传统文化闯市场 永葆生机

传统技艺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城区将传统技艺推向市场,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粉虫是水街一带的传统小吃,起源于清朝,是南宁人特爱吃的美食。但制作很麻烦:前一夜要将大米清洗、浸泡,研磨成米浆后过滤,放入平底锅中,煮到一半熟。凌晨三点起锅,揉捏到软硬适中的面团,揉成条,撕下拇指大小的粉块,在特制的簸箕上揉一揉,一条条类似于虫子的粉虫才能做成。这个繁杂过程让很多人不想干。为了将这些传统技艺传承下去,留住老南宁味道,留住记忆,留住乡愁,城区成立水街美食行业协会,挖掘、整理水街美食技艺,结合市场需求加以创新,让传统技艺迸发青春活力。他们在米浆中分别加入胡萝卜汁、黄花汁、菠菜汁等,使粉虫呈现不同色彩美起来;又创新粉虫吃法,有做成汤吃的,有蘸黄皮酱等蘸料吃的,有加上猪肉牛肉爆炒着吃的……其中最绝的是老友炒粉虫,将胡萝卜丝、番茄块等下锅爆炒,再加入豆豉、酸笋、辣椒、瘦肉牛肉,紧接着把粉虫倒入锅快速翻炒,片刻,浓郁的“南宁老友味”香飘扑鼻沁人心脾,稍加调味即刻出锅。一碟色香味俱全、Q爽弹牙的老友炒粉虫牢牢勾住食客的心,成为南宁人夜宵最爱菜单。

使用是最好的传承,市场是让传统技艺永葆生机的土壤。如今,生榨米粉、马蹄糕、鸳鸯糊、豆花、槐花粉及各式凉茶、四季果蔬酸嘢等传统水街美食都做得风生水起。西乡塘区通过发展水街传统特色美食产业,让传统技艺在吆喝声和喝彩声中发扬光大。

下一步,城区将深入挖掘龙舟文化、傩文化等特色文化名片,打造龙舟文化品牌,提升“中国傩文化之乡”品牌;深入挖掘民间工艺与民族文化,引导青少年热爱传统节日,建立非遗艺术网络平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

(责任编辑:覃逸霏)
文旅活动 Tourism Vllage
文旅东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养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