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传承 纸扎小活打造“非遗”技艺

时间:2022-01-05来源 : 中国网作者 : 周俊远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快节奏的世界。纯手工的纸扎随着时代变迁,市场需求不断萎缩,如今会纸扎技艺的人也越来越少。而在桂林荔浦市新坪镇广福村坡上屯,有一户纸扎技艺的坚守者,几十年坚守传承。

来到荔浦市新坪镇广福村坡上屯,70多岁的韦恒太与儿子韦占敏正在为荔浦市第五届荔浦芋文化节文化巡游活动的纸扎而忙碌。屋内栩栩如生的“水牛”“大肥猪”,活灵活现的“龙头”“荔浦芋”“荔浦马蹄”等摆满了屋子。在韦恒太的记忆里,他从小喜欢美术,爱好编制各种东西,继承了父亲心灵手巧的基因,还特别喜欢纸扎。他从10岁开始作各种纸扎作品,并受到了邻里的欢迎。

据韦恒太介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设计的花盆、花架款式新颖,几乎每年都会被推荐去参加广州进出口产品交易会展销。

“那个时候,我还被请到一家竹器厂担任技术员,负责各种竹器设计,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家隔两三天就买肉吃,让邻居非常羡慕。”韦恒太乐呵呵地回忆说。

在韦恒太屋里,堆放了竹子、藤、纸等,这是纸扎技艺的主要原料。据韦恒太介绍,在竹器厂工作的10年时间里,主要是设计各种竹器。1985年后,他和妻子回到村里继续当起了农民,做一些竹器和龙、狮等纸扎作品出售补贴家用,他的技艺辉煌年代就此结束,但他的技艺传承却远没到尽头。

从小耳濡目染的韦占敏,从20多岁开始传承父亲的技艺进行创作。父亲的指导加上他的勤学,设计出来的作品非常精美,往往一个订单就几千件,最多的时候一年可以有10多万元的纯收入。但随着社会发展,购买纸扎作品的人少了,而创作一件作品需要十多个甚至数十个程序,靠这个养家糊口已经不再现实。然而他们父子依然坚持着。

在采访中,韦占敏坦言,“我的技艺和父亲的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看到他的房子里摆放着大型作品,每个作品无论从造型还是颜色上欣赏,都十分逼真,感觉像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韦占敏表示,这些作品都是在父亲的指导下完成的。

由于技艺非凡,如今韦家的纸扎技艺已经成功入选桂林市非遗项目,韦恒太、韦占敏父子都成了非遗传承人。已年过古稀的韦恒太对这些荣誉并不太在意,但只要相关部门或村里组织大型活动,他们都会积极地拿出自己的作品去参加。

如今,韦恒太一家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在纸扎技艺上,韦恒太、韦占敏每天都会给孩子或客人们进行纸扎知识普及,希望能将这门传统技艺延续下去。

(责任编辑:曹洋)
文旅活动 Tourism Vllage
文旅东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养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