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产性服务业加速迈向专业化
“数智”赋能实体经济焕发新活力
广西等级最高的绿色数据中心项目落户南宁,目前一期工程已投产运行,吸引腾讯、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客户入驻,构建服务广西、辐射东盟的合作共赢数字产业生态圈;机器人装上“智慧眼”,通过远程可视化监控平台,可实现360度无死角实时全景环视监控,工厂更显智慧化……与直接服务消费者的生活性服务业不同,生产性服务业是主要面向生产者、为企业的商品生产提供中间投入的服务行业,是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
连日来,记者走访多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的步伐加快,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蓬勃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数字经济的茁壮成长、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正给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充满活力的新动能。
算力赋能千行百业
今年3月,工信部公布了2022年国家新型数据中心典型案例名单,位于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的中国移动(广西南宁)数据中心入选,是广西首个入选的大型数据中心项目。目前,该中心是广西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绿色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有何优势?如何为产业发展赋能?记者走进中国移动(广西南宁)数据中心看到,一个以2栋数据中心、1栋动力中心和1栋维护支撑楼组成,总建筑面积约6.4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出现在眼前。步入数据中心的核心——机房,一排排机柜整齐排列,上万台服务器高效运行。
“在信息化的时代,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各行各业都在产生大量数据。”中国移动广西公司计划技术部副总经理李华告诉记者,数据中心作为算力(计算能力)和数据的承载平台,相当于一座超级大型计算机,为超大数据体量提供超强的算力支撑,赋能千行百业,广泛应用于政务、工业、金融、互联网等领域。
过去,企业自建机房常常遇到建设周期长、运营成本高、设备维护难、运维管理乱等痛点难点问题。随着中国移动(广西南宁)数据中心一期建成投产,可提供机架超过7500个,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定制化改造、专业管理团队、完善运维管理机制等专业化服务,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目前,可吸纳超过2万家互联网、语音识别、动漫、车联网等新兴企业入驻。
要真正实现“神机妙算”,实现智能化和保障安全性至关重要。中国移动(广西南宁)数据中心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A级数据中心等级证书和中国移动五星级数据中心的认证,是目前广西唯一同时获得这两项认证的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配置了智慧园区系统,可以对园区内的人、车、物、环境、能耗以及安全态势进行实时监控,方便维护人员迅速定位、及时解决问题。今后还将推出机器人、无人机等巡检工具,大幅度提升园区运维的智能化水平。”李华介绍,未来二期工程将规划再建2栋数据中心,可提供机架超过1.5万个,建成后提供的机架数、接入带宽将超过目前广西移动已投产IDC机房的总和。
工厂越来越“智慧”
在广西某大型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里,大显身手的工业机器人成为生产线的别致风景。其中一款智能重载无人驾驶机器人的智能化应用技术,正是由坐落在南宁的广西产研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应用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工智能所”)自主研发的。
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所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智能重载无人驾驶机器人采用了人工智能所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边缘计算设备与360全景可视化监控平台,这让工厂的重型货物运输变成了一项“轻松活儿”,实现无人运输。
“我们将机器视觉与工业机器人相结合,从2022年开始设计研发这款机器人,引入了车体制造生态,为机器人装上了‘智慧眼’——摄像头、GPS、雷达等,使其有效识别物体,通用性很强,可在港口、工厂、仓库等多场景应用。目前该产品已完成交付,正在上线运行。”人工智能所综合管理负责人叶蔚介绍。
作为一家广西本土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首屈一指的新型研发机构,人工智能所持续深耕视觉智能、语言智能、知识图谱、物联网、虚拟现实等领域的研究,每个领域都有独立团队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
目前,我们已攻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15项,取得20余项科研成果,自主研发了多个数字产品,在钢铁、交通、教培、文旅等行业落地实施多个项目,输出了一批行业数智化转型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首府和广西产业数智化转型。”叶蔚说,当前正有序推进智能感知无人天车项目,为其设计研发融合多技术的数字化方案,使其具备智能分析、智能驾驶、智能点检等功能,真正成为企业生产的好帮手。
生产性服务业“加速跑”
数据中心提供算力支撑,提升了企业运行效率;人工智能“牵手”制造业,助企降本增效……在首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宁市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为构建全市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动新城市、新经济、新动能、新业态发展,现代服务业成长态势向好。数据显示,2022年,南宁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790.54亿元、同比增长26.3%,总量占全区约四成。人力资源服务业、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业、互联网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三个行业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达71%,全年增速分别达53.5%、36.2%、25%,成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重要增长动力行业。
今年以来,随着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跨境产业链加速构建,将为贸易、科技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场景和市场。加上生产供给端逐步恢复,商贸物流、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等行业也将更为活跃,首府生产性服务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在推动服务业提质发展上重点发力,推动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服务业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工作,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记者 韦静 通讯员 李凡雷 王黎莉)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