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上忙春耕 海上忙“春放”

时间:2023-03-27来源 : 广西日报作者 : 覃鸿图 陈鑫婷 林雨婷

原标题:陆上忙春耕 海上忙“春放”

——铁山港区农业渔业生产现场见闻

3月21日正值春分,记者走进北海市铁山港区看到,村民们有的在田间地头春耕春种,有的在渔场为春季放鱼苗做准备,有的在大棚里采摘果蔬……陆上海上,人勤事忙,共同奏响一首饱含丰收希望的春耕曲。

据了解,今年铁山港区早造农作物计划种植面积20.37万亩,目前春耕进度顺利,已完成任务数的九成以上。

撂荒盐碱地复耕

“你看太阳暴晒之后,土地表面呈现出一些白色,那是盐碱。”在铁山港区营盘镇白龙村土地旱改水项目现场,项目负责人甘永国告诉记者,由于白龙村靠海,该片地常年被涨潮的海水浸泡,变成了盐碱地。随着收成每况愈下,该土地已被撂荒10多年,长满了杂草杂树。

近年来,铁山港区实施土地旱改水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序推进撂荒地治理。白龙村1500多亩土地被纳入其中,总投入约5000万元。

项目首先修复海堤闸门,防止海水再度浸入农田。同时,去除地里的杂草杂树,平整土地、除掉田埂,使其“小块变大块”,并修建了13公里的渠道以及6.2公里的田间硬化路,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基础。

当天,村民们正往地里抛洒可去除盐碱的有机肥,改造土壤土质。在空中,播种无人机按照设定路线来回巡航,一粒粒稻谷种子均匀落地,为这片盐碱撂荒地播下丰收的希望。“一台无人机一天可以播种200—300亩,极大地节约人力成本。”甘永国说,这片撂荒地将规模种植水稻、红薯、黄豆等。

“我的3亩多盐碱地又‘活’过来了。”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陈荣业说,他已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农忙时在此务工,闲时下海捞螺钓鱼,有了多份收入。

去年铁山港区成功治理约6600亩撂荒地,完成2021—2022年度2.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深海养殖备“春放”

兴港镇石头埠村委贵和垌村是传统的渔村,几乎家家户户以渔业为生。

养殖大户李乃志带记者参观了他的鱼苗育苗场。大棚下,30多个直径为5米的陆基圆池中,小鱼儿游得正欢;大棚外,10余个土塘依次排开。“这里主要育金鲳鱼苗和石斑鱼苗,根据它们不同的适应性,放在室内或室外。”李乃志说,他们正筹备鱼苗“春放”工作,下个月这些鱼苗将被放到深海网箱里养殖。

深海网箱养殖不受近海淡水注入的影响,氧气充足,较大程度地解决金鲳鱼养殖中遇到“小瓜虫”病难题。无人机视角下,李乃志投资的150个圆形深海网箱,像是嵌在海面上。“现在工人们正在海上全力修网,为放鱼苗做足准备。”他说。

铁山港区海洋局有关负责人农忠介绍,为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铁山港区大力发展深水抗风浪养殖,该区深水抗风浪养殖核心示范区成功创建自治区三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拥有深水海水网箱370口,木制网箱4500口,金鲳鱼年产量3万吨。

据悉,铁山港区约有82公里海岸线,渔业从业人员2万人,去年水产品总产量20.5万吨。当前,该区正利用春季渔民放鱼苗的有利时机,全力推广设施渔业,落实广西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专项转移支付项目,争取财政补助资金以及加大投入,发展保温棚、陆基圆池、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等现代渔业。

大棚果蔬忙春收

在营盘镇盐灶村的350亩大棚果蔬基地,村民罗娟正带领大家采摘尖椒。自2020年她流转8亩多地给该基地发展大棚后,就常年在此务工。“一个月有四五千元,每年还有土地租金。”看得见的收入让她喜笑颜开。据悉,目前基地有80多名村民在此务工。

大棚里,大伙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一辆辆小三轮车已载满青椒。“赶紧开去冷库包装。”罗娟边招呼同伴,边跳上车驾驶车辆。

挑拣、装箱、称重、封箱……冷库里,村民们正忙着包装尖椒,准备将其发往郑州、兰州等地。“这段时间每天采收尖椒1.5万—2万公斤,产销两旺。”基地负责人桑俊福说,基地的“政府+企业+农户”合作模式让当地村民受益。

大棚果蔬春收忙,得益于铁山港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让一些反季节果蔬在大棚里种植,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据悉,目前该区大棚果蔬种植面积5985亩,果蔬年产量约3.59万吨。

铁山港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负责人介绍,该区派出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服务群众,组织播种无人机、农机等设备支援春耕,并引导种植能人发展设施农业,提升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记者 覃鸿图 通讯员 陈鑫婷 林雨婷)

(责任编辑:曹洋)
文化旅游 Cultural Tourism
文旅东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养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