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县浩坤村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村内有一湖碧水,重重围绕着四面青山。村民守着绿水青山,却四处找金山银山。全村人口2035人,2021年有建档立卡脱贫户1377人,占比67.66%。
2022年以来,浩坤村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环境整治提升和产业开发,开创了班子路子变、村容村貌变、收入收益变、素质素养变、名声名气变、民风民俗变的“六变”新局面,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强村富民的“金山银山”。
坚持党建引领,保护好绿水青山
浩坤村着力打造过硬村级党组织,强化党建对生态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引领作用;党员带头示范,组织开展“一岗三亮”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环境提升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该村党总支与景区运营公司、湿地管理中心等驻村单位党组织成立联合党委,定期召开联建会议,商议解决村屯和景区共同发展问题,合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
该村还设立基层治理“爱心超市”,通过积分兑换生活物品的方式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开展“文明家庭”等系列评选表扬活动,选树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文明户50多户,引导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蔚然成风。
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好绿水青山
浩坤村加强科学规划管控,先后修编《环浩坤湖山水生态体验区概念性规划》《环浩坤湖山水生态体验区总体规划》《环浩坤湖山水生态体验区控制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出台《广西凌云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严格划定生态红线,科学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
同时,浩坤村加强美丽空间管护,建立全域美丽空间管控机制,大力推进禁养禁牧禁伐禁渔等工作,清理湖面渔网、养鱼网箱等违规渔具260张(套);实施退耕还林776亩,人工造林400亩,建成湿地科普中心1个,生态系统得到全面恢复、全面提升,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有效形成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发展趋势。
浩坤村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村屯道路建设,严格落实农房建设管控制度,整屯实施具有民族特色的住房风貌改造提升。经过多管齐下、精准发力,浩坤村真正建设成了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村庄与湖光山色相映衬,展现出“水墨浩坤”的美好图景,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湿地公园”,获得“自治区卫生村”等称号。
发展生态产业,开发好绿水青山
凌云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注重将浩坤村、浩坤湖国家湿地公园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让群众吃上“能源饭”“旅游饭”“生态饭”。
凌云实行分区管理、保护、开发,将季节性堰塞而成的浩坤湖改造为水位稳定的水库,建成总库容量3.24亿立方米的水电站,打通1850米泄洪洞,年均发电量9552万千瓦·时,年产值达2500万元,并建立起库区淹没土地“以租代征”补偿制度,使过去泛滥成灾的“害民之水”变成安全可控的“富民之水”,村民生活从“旱涝不定”“看天吃饭”变为“旱涝保收”,持续享受绿色能源发展“红利”。
凌云充分挖掘当地自然生态、民族特色、历史文化、红色教育、游憩康养等本土资源,科学规划实施景区生态建设、人文建设,打通进村隧道480米,建成通村二级公路8公里、环湖栈道7公里,配套完善登山步道、观景凉亭、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打造“猪笼洞”艰苦奋斗教育基地、浩坤村史馆、棕榈洞党性教育基地,完善民宿、餐饮、手工艺品等旅游业态,成功将浩坤村打造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旅游点,2022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1000万元。
凌云积极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采取“村集体+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油茶、桑蚕和毛葡萄等特色经济作物,建成油茶种植基地1300亩、蚕桑种植基地200亩、毛葡萄种植基地50亩,让石头荒山披上“绿衣”长出“财富”,每年为村集体经济贡献收入1.5万元,带动150多户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双赢”。
致力共同富裕,打造好金山银山
浩坤村按照以旅兴村、绿色发展思路,盘活集体资产资金,投入600多万元发展旅游民宿、旅游超市等项目,完善旅游产业路和特色种植园产业路,建立起以旅游产业为主、特色种植等多元化经营为辅的村集体经济产业体系,实行门票分红、物业出租、旅游民宿、旅游超市、绿色种植、合作经营等增收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2022年收入达到24万元,同比增长20%。
浩坤村利用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积累的资金,统筹建设集党建服务、综治信息、视频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乡村系统,配置警e邮、智慧乡村等服务设备,村民办事更方便;持续加大对人居环境改善和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的投入力度,联合爱心企业建立“瀚德-浩坤启智助学基金”“浩坤-必晟助学圆梦计划”,浩坤村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完)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