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摇指弹琴声袅

时间:2023-01-20来源 : 广西日报作者 : 苑长军 简洪辉 谭海东

独弦琴声悠扬婉转,鱼梆敲打铿锵悦耳。1月16日,东兴市2023年迎春晚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族独弦琴艺术自治区级传承人赵霞和京族年轻人共同表演的歌舞节目《京岛梆声》,展现了京岛原生态环境,讲述了京族人民靠海而生、依海而居、越过越好的幸福生活,精彩的演绎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京族独弦琴艺术传承人为学员演奏独弦琴。

海风轻拂面,梆声振海潮,渔歌轻唱晚,琴声袅绕人。京族的先民们受桅杆的绳索、橹与船的摇摆碰击发声启迪,模仿制作出古老乐器独弦琴。

独弦琴,京语称“旦匏”,亦称“独弦匏琴”,是京族地区独有的民间弹弦乐器。与其他乐器相比,独弦琴独特之处是单凭一根弦、一根摇杆,能同时演奏出泛音和基础音两个音,演奏出6个音区、3个八度,独弦成曲。

京族哈妹在东兴山海相连地标广场表演独弦琴弹奏。

独弦琴音色柔和优美,高音清晰、中音明亮、低音丰满,表现力极为丰富,宜于表现各种悠长抒情的旋律,既能描绘大自然的美景,也能酣畅淋漓地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是京族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2011年6月,京族独弦琴艺术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期以来,京族群众十分喜爱独弦琴,平常过节、喜庆丰收或起舞歌唱,都喜欢用独弦琴来伴奏唱歌。每年京族“哈节”,更有声势浩大的“百人独弦琴”表演。

十几年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族独弦琴艺术传承人苏春发为了传承发扬京族独弦琴艺术,在家自费组织培训班,周末或寒暑假免费为京族孩子教授独弦琴。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族独弦琴艺术传承人苏春发在培训课堂与学员一起弹唱京族民歌。

1月17日,又是培训班授课的日子。一大早,学生们就来到教室与老师一起摆琴、调音,做好上课的准备。

“作为泛音乐器,演奏时要注意少弹多摇,注意把握好颤音,才能准确表现曲子的旋律。需要十分注意摇杆、拨弦的力度和频率,以此来表达曲目的内涵。”课堂上,苏春发深情演绎了京族民歌《过桥风吹》,优雅的曲调在教室里回荡,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今年68岁的苏春发5岁开始学习独弦琴,11岁师从民间艺人阮世和。上世纪90年代,京岛精通独弦琴的老一辈艺术家大多已过世,能够弹奏独弦琴的人寥寥无几。面对独弦琴文化即将失传的局面,苏春发毅然放弃了当时做得火热的边贸生意,投入到传授独弦琴的事业中。

京族“哈节”期间,京族群众进行独弦琴百人弹奏表演。

针对学生在弹奏中遇到的问题,苏春发手把手悉心指导、示范引导。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员们学习独弦琴艺术的兴趣更加浓厚。至今,苏春发已培养300多名学生,有些参加了青歌赛、星光大道等,有的当老师继续传承独弦琴艺术。

如今,苏春发正在读高三的孙女苏其岚也成长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弦琴艺术县级传承人,祖孙俩共同保护、传承独弦琴艺术这一文化瑰宝。

近年来,东兴市不断投入资金,传承、保护和发展京族独弦琴艺术,在多所中小学校举办独弦琴兴趣班、培训班,推动独弦琴艺术传承进学校、进社区。据统计,该市在各镇开设的京族独弦琴培训基地已免费培训学员4000多人次。全市京族独弦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体系内共有代表性传承人41名。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文化见证,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和底色,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文化振兴的内在驱动力。

目前,东兴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农业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壮大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宜居宜业生态农村。京岛群众也发挥自然优势,建起海洋牧场,并依托滨海风光与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生活也越过越富足。而京族独弦琴艺术作为国家4A级景区——京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传承了500多年的京族独弦琴艺术,承载了京族人民追求美、向往富足幸福生活的乡愁记忆,弘扬了独特的海洋民族文化,所表现的美、蕴含的品质和价值也必将发扬光大。(记者 苑长军 通讯员 简洪辉 谭海东)

(责任编辑:沈晔)
文化旅游 Cultural Tourism
文旅东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养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