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引才难题 厚植聚才沃土

时间:2022-12-13来源 : 广西日报作者 : 孟振兴 乔晓莹

原标题:看南宁如何立足新时代以人才集聚夯实发展优势——

破解引才难题 厚植聚才沃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赋予了新时代人才工作全新定位,为开展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近年来,南宁市持续创新人才政策,为人才在邕工作、生活、发展提供了较为系统完善的政策保障,人才队伍呈现出“塔尖更高、塔基更稳”的特点。

今年以来,为更好适应南宁高质量发展需要、积极回应人才发展期待,《南宁市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和《关于更大力度促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在南宁就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人才“双23条”)相继出台,将为进一步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来邕留邕就业发展铺平道路。

那么,南宁市如何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政策方针落到实处?记者前往该市一探究竟。

高校毕业生双选会暨人才交流大会现场,应届毕业生正在仔细查看招聘信息,希望能在南宁找到心仪的工作。南宁市委组织部供图

难在哪?“引才难”与“就业难”并存

记得在2021年6月,当时一条“人才举荐人才”的消息引发了媒体关注:经南宁市A类高层次人才、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国等人举荐,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的张立新教授被认定为A类高层次人才,他也是广西首位通过人才举荐制认定的高层次人才。

据了解,张立新带领团队结束了广西本土没有新品种农药创制研发的历史,是相关领域公认的专家。此次“升格”让他备受鼓舞:“我尽最大努力做好成果转化,争取以更大的成果回报南宁市及同行对我的认可。”

并非每一次“引才”都能如此顺利——一家主营物联网监测业务的高科技企业负责人梁静坦言,公司落户南宁之初,曾一度遭遇“引才难”,“有的人才总觉得在‘北上广深’才有发展,我们一时也无可奈何。”

用人单位遭遇“引才难”,不少毕业生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就业难”。毕业于区内一家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黄丽婷告诉记者,一年来她投了不少简历,但一直没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为什么会出现“引才难”与“就业难”并存的局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范宪伟等多位专家撰文指出,“就业信息发布、验证、反馈机制不健全”“劳动者就业体验改善有限”等多重因素叠加。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南宁市正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新材料、铝精深加工、林产品加工、食品加工六大千亿元产业,引进了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对科技创新、工程技术等技能人才的渴求比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而“引才难”与“就业难”并存,不仅不利于民生,也将给城市发展拖后腿。据相关部门估算,按现行发展速度,到2025年,南宁市仅新能源汽车产业预计需要相关产业人才逾15万人。

首府南宁该如何“破局”,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一道难题。

南宁高坡岭人才公寓为来邕创业干事的人才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南宁市委组织部供图

怎么办?“雪中送炭”与“诚意满满”并举

“这3000元对我来说可谓雪中送炭。”11月中旬,在南宁市高新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莫素蒸拿到了南宁市发放的就业奖励。

最近,南宁市2022年度应届高校毕业生第一批优质创业项目名单出炉,如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应届高校毕业生刘秀成因其申报的“鞋狗社——匠心洗护新工艺引领‘零创’新联盟”球鞋洗护服务项目获创业启动资金15万元,广西民族大学应届高校毕业生刘秋梅凭借“东盟法务官——RCEP时代中国—东盟中小企业法律服务领跑者”法律服务咨询服务项目,也拿到了创业启动资金10万元。

“雪中送炭”的前提是“一叶知秋”。今年5月,南宁市人社局对区内外高校5257名应届高校毕业生开展针对性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应届高校毕业生最迫切需要在“优质就业岗位”“住房租房支持”“薪资待遇保障”“创业启动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基于此,南宁市出台了多项政策,给予应届毕业生就业奖励、交通补贴及免费入驻“青年人才驿站”等福利,切实解求职者的燃眉之急。

如果说解“燃眉之急”是“雪中送炭”,那给予高层次人才的奖励就可谓“诚意满满”——在人才“双23条”中,南宁市为招揽人才以超常的魄力加大投入,体现出地方党委、政府对引领、支撑南宁发展的各类人才的高度重视和对海内外英才展示出的最大诚意。如鼓励知名高校、国家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及高层次人才团队与南宁市共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可提供不超过4000万元的项目启动经费入股,或提供不超过2000万元的补贴;创新创业平台提质升级的奖补额度最高可达200万元。

“这些政策让我们感受到政府引才、吸才、用才的决心。”在我区一家知名设计公司担任结构设计师的石车嗣告诉记者,他可以申请到总额达25万元的人才补贴,这对于毕业不久的年轻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南宁市共认定高层次人才2858人;全市拥有国家级创新创业平台40家,引进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来邕共建广西先进铝加工创新中心等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17家。

2022年南宁·东盟人才交流活动月开幕启动式上,南宁市举行重大人才和平台项目现场签约。南宁市委组织部供图

留得住!“产业留人”与“生态养人”并施

“每参加一次招聘会,我们都能收到许多优质简历。”9月12日上午,在南宁市人社局举办的空中招聘会间隙,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经理刘小坡接受了记者采访。

当天,该公司给求职者带来了300多个就业岗位,直播互动页面不断有人提出生活配套、薪资待遇等方面问题。

“城市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以人才为代表的创新要素、创新资源之间的竞争。”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史育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哪些城市能在吸引积聚创新资源方面取得优势,哪些城市就能在全国、全球范围内竞争中获得先机,占领制高点。

1—10月,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4.1%,增速创近21年新高,增速和总量位居全区第一;开工工业项目312个、入库项目398个,百亿元项目开工数量超过前3年总和,其中比亚迪电池邕宁项目今年4月签约落地、9月底投产,东盟项目于11月中旬部分生产线投产、明年3月将全部投产,伶俐项目将于明年2月底通线……今年以来,南宁市突出招大引强,着力抢占产业转型新领域、新赛道。

“人才‘双23条’重点围绕我市产业发展所需的产业人才施策用力。”南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川介绍,进入南宁市重点产业就业、发展的各类人才,将在新政中获得更大力度的支持和更优惠待遇。

另一方面,南宁市“聚才”“留才”的生态亦逐步成型。该市梳理整合全市39个单位72个人才服务事项,上线全国首个多部门、多渠道、多功能集成的“智慧人才”一体化服务平台;又如,本次出台的人才“双23条”中,中直、区直驻邕企事业单位符合条件的人才,也可自愿申请南宁市高层次人才认定,认定后可享受子女入学、医疗优诊、多样化生活服务等优惠待遇等。

持续优化的“人才生态”,得到了各界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认可。“我们能够全心全意地去攀登技术的高峰,要感谢南宁市给我们技术工人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带领团队多次攻克难关、为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顺利升空助力的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硬铝合金铸造技术牵头人陈仁桂经申报认定为南宁市高层次人才C类人才,可享受C类人才购房补贴、公积金贷款、子女入学、医疗优诊等待遇。

他表示,南宁市出台的系列人才政策,不仅给技能人才的成长带来新的平台、机遇和保障,更营造了崇尚荣誉、重视技术的良好氛围。(记者 孟振兴 乔晓莹)

(责任编辑:曹洋)
文化旅游 Cultural Tourism
文旅东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养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