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侗族老人纯手工打造银饰40年 精美作品成“抢手货”

时间:2022-07-28来源 : 中国新闻网作者 : 侯芸莹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家狭小的工作室里,只见吴共能手拿喷枪煅烧碗里的白银,炙热的火焰如同将银子吞噬一般,十几秒便化成水状,倒入槽中,形成一块长形银条。其手紧握那把陪伴四十年的旧铁锤,不断反复捶打成银丝,将每一个细小的零片一点点串成银链,用纯手工技艺打造出万千套侗族传统手工艺品。

穿戴银饰是侗族民众传统习俗,头戴银冠、耳戴银坠、脖挂银圈、手戴银镯,代表着他们的身份、地位,也是侗族女子最重要的嫁妆。

图为吴共能在用火枪煅烧银子,倒入槽中。侯芸莹  摄

59岁的吴共能,是该县银饰锻造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从小学习制作,从事银饰已有40多年。

1980年,17岁高中毕业的吴共能,先后到周边县域融水苗岭、贵州从江等地,以游村串寨的方式,上门为侗家姑娘和妇女量身定做银饰。“80年代农村生活很苦,吃木薯掺米和高粱。那时边远山区的村寨没有通公路,全靠肩膀挑着工具走万家。这家打一个月,那家打几个月,几对银耳环才卖出3元。”吴共能说道。

“返乡后,为更好发展银饰的销路,我从乡下搬到县城,先后在各街道摆摊。2008年找到固定住处后做间工作室,开启新的锻造之路。”吴共能触景感怀。

图为吴共能制作的银饰。侯芸莹  摄

在吴共能狭小的工作室,挂着琳琅满目的银饰。“这是我改良后的设计”,其拿出许多银饰成品,用靛蓝染料为其上色,上完色接着煅烧至固色,不一会儿制作完的成品便呈现得绚丽夺目。“做一套银饰下来,大概需要半个月至一个月才能完成。”吴共能说。

“制银最重要的是锤炼和煅烧,要精准拿捏力度。特别是烧银时,如果温度低,容易受限,温度高就容易变形,不美观,要拿捏适中,才能做出好银饰,制作有近十道工序。”吴共能说道。

图为吴共能在展示已做好的银饰品。侯芸莹  摄

吴共能采用最原始的锻造技艺,保留民族特色同时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设计银饰的样式、花纹、图案、配色融入现代流行的元素,受当地居民追捧外,还成为全国各地的“抢手货”。

近几年,吴共能每年能接到大量来自广东、石家庄、湖南、黑龙江、沈阳等全国各地的银饰订单,带来稳定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让大众认识侗族银饰文化。

如今,经过吴共能的创新设计,全国各地游客、各高校师生专门找其学习制作。对此,吴共能深感荣幸。(完)

图为吴共能在展示已做好的银饰品。侯芸莹  摄

(责任编辑:郑友)
文旅活动 Tourism Vllage
文旅东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养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