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文缔造格局,民族融合拓宽广度——贺州市八步区文旅融合迎来全力东融新发展阶段

时间:2022-11-03来源 : 中国网-壮美广西作者 : 雷晓薇

近几年来,贺州市八步区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成绩斐然,为全力东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横跨千年的临贺故城游客云集,穿越时空的潇贺古道风采依旧,辖区内山水景观生态优良,依托历史文化和长寿康养旅游资源打造的产业链条逐步延长。与此同时,在区党委领导和区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八步区以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以瑶绣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新生命力焕发出来。这既是八步区文旅融合的名片,也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更是全力东融的具体表现。

此外,八步区还将宗祠文化与互联网、旅游、宗族企业、农耕文化等关联产业进一步融合,推动了本土文化和旅游资源的高质量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八步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奋力推进文化和旅游真融合、广融合、深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形成文旅深度融合新格局,从而促进八步区快步迈向全力东融新发展新阶段。

贺州市八步区鸟瞰图。雷雨供图

立足区位优势,融合创建全域文旅示范区

八步区位于广西东北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是大西南通往粤、港、澳的便捷通道,连接东西、贯穿南北。区域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9.9℃,山水风光秀丽,适宜观光旅游。

同时八步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打造全域文旅品牌上,八步区善于融入和大力发展民族文化,焕发出“八方融合、步步图强”的城市活力。八步区委书记雷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八步是一个有着12个民族同胞共同生活的多民族集聚区,我们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来系统谋划,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打造了民族团结东融品牌、文化品牌、社会治理品牌,以及‘湘粤桂’省际民族示范创建品牌,构建点面结合、相互支撑、优势互补的民族融合与文旅融合全覆盖创建格局,34个少数民族村和生态乡村得到了不同程度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和法治基础不断夯实,加快推进高质量打造贺州全力东融重要门户。”

在诸多区位优势的赋能下,八步区打造并完善了立体化的全域文化旅游和康养产业,成为公认的“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后花园”,并于2020年获评为“中国长寿之乡”、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县(区)。

连接交通脉络,跑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速度。近几年来,八步区在国道207线、323线和桂梧、广贺、永贺高速公路,贵广高速铁路、洛湛铁路都交会于此的基础上,以“打造贺州全力东融重要门户”为目标定位,持续加大投资改善交通条件,推进连贺高速、信梧高速公路以及贺州至梧州城际铁路、柳贺韶铁路等重大交通枢纽项目建设,规划建设里松至桂岭、里松至大宁、赖村至桂开等矿山公路,畅通工业产品东输路径,进一步缔造八步区文旅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贺州市八步区鸟瞰图。雷雨供图

依托自然资源,构筑文旅产业发展的新高度。八步区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南部的信都镇打造了新兴村枫木寨、北津村岗脊寨、西两村石西寨自然美的宜居乡村示范点;东北部的里松镇推出了新华大桶深潭、光星冲一线天、文汉石拱桥等知名景点;大宁镇、南乡镇、开山镇则凭借林业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结合贺州市长寿文化元素,推动旅游业、养老产业的深度融合。时至今日,八步区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贺州八步区莲塘镇客家围屋。雷雨供图

彰显民族特色,拓宽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广度

近年来,八步区把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作为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的延展点,牢记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融入乡村旅游发展,拉长并拓宽了文化旅游产业链。打造了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风味餐饮、民宿住宿等功能为一体的步头镇黄石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同时还加大对壮族舞火猫、瑶族长鼓舞等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力度,激发文旅融合新活力,带动民族特色产业壮大,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挖掘历史底蕴,多维打造品质文旅体验区

八步区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汉朝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年)设立临贺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仅“八步”这一地名,就有清嘉庆年间八户广东客商临江河畔建立商业点形成“八铺”、江岸建八个小埠头称之为“八埠”、八处自然盛景简称为“八宝”以及清朝嘉庆年间粤商们捐资建造“八步会馆”等不同典故。典故与古韵交融,八步区的文旅产业发展和全力东融也有了更多可能性。

保护开发临贺故城,配套打造文旅亮点。临贺故城始建于西汉元鼎六年,是广西已发现的西汉四大城址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城。其中的寺庙、祠堂、石板街、码头及水门等古迹吸引全国各地的学者、专家以及游客前来研究观赏。

八步区也特别加大了对临贺故城的保护、修复、开发力度。先后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古城墙的重建、蒋家大院的维护、复古道路的铺设等;投入3000多万元打造“国学教育基地”,建设占地3665平方米的贺州文庙;此外还计划总投资26.9亿元推动宗祠文化与互联网、旅游、宗族企业、农耕文化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

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孔庙。雷雨供图

深入研究潇贺古道,系统释放文旅活力。潇贺古道又名秦建“新道”,最初建成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冬,打通了中原和岭南的交通障碍和文化阻隔,促进民间商贸、农业、人口、民俗、建筑等交流,是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族群互动的“文化通道”。

据了解,潇贺古道沿线生活着瑶、汉、壮、苗、侗、彝等10余个民族,各民族在文化上彼此吸收借鉴,古道沿线还有刘仙娘、盘古、龙王、关帝等神灵及其庙宇。地方政府同业内专家学者以此为基点深入研究,持续推动了经济融通、人文交流,从而更大程度激发文旅融合发展的活力。

贺州八步区贺街镇孔庙。雷雨供图

时至今日,八步区在历史文化资源上,已经形成了古通道文化、古城镇文化、古村落文化、古寺庙文化等多位一体的文旅发展新格局。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打造,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文旅体验,也借助历史文化促进全力东融的新进程。

弘扬瑶绣文化,全面赋能产业文旅高光区

作为八步区的代表元素,瑶绣这一非遗传承项目也同文旅产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八步区启动了瑶绣创新生产性保护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瑶绣生产性保护机制。仅在2018年到2021年期间,八步区就争取到自治区项目资金400多万元,扶持黄石村国家级非遗名录瑶族服饰生产性保护基地建成瑶绣生产车间,探索出了初具规模特色文旅体验项目,既带动了村民就业,又展示、传承了瑶族文化。

其中,被誉为用指尖传承瑶族文化的绣娘、来自八步区步头镇黄石村的李素芳,打造了融文创、旅游、瑶族刺绣体验为一体的“瑶族服饰和刺绣技艺传承基地”,建成了步头镇黄石村过山瑶家广西五星级农家乐、“非遗+旅游”乡村创意工坊等特色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创建“前店后村”的“非遗”生产性保护模式,实现了瑶绣生产性保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巨大变化,形成了以服饰文化宣传为核心的民俗文化旅游产业链。

在实践发展过程中,李素芳还通过3种针法、60多种刺绣元素对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祭祀纹等刺绣图案进行创新创造,顺应时代审美变化和消费市场需求,分别进行颜色及元素组合方面的突破,为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瑶绣注入年轻、时尚的“血液”,从功能性、实用性等多个层面鲜活了传统文化,衍生出包括服装在内的百余种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瑶绣产品。

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传承人的坚守下,尊重瑶绣的基本内涵、弘扬瑶绣的当代价值,推动瑶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经成为趋势。八步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包括瑶族在内的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推动非遗文化活态保护、活态传承,融入现代生活,促进经济发展。

如今,瑶绣已经实现了从线下特色门店陈列到线上电子商网络销售,与八步区的文旅发展深度交融,借传统文化魅力为产业文旅打上了一道高光。前来的游客不仅可以参观瑶族服饰传承基地,学习瑶族传统刺绣,还能借此体验瑶族舂糍粑、瑶族婚礼等,感受浓郁的瑶族民俗文化风情,进一步赋能八步区文旅产业繁荣。

身着瑶族服饰的姑娘。雷雨供图

多方联动,多位一体,当前的八步区已建成了一批度假村、森林公园、示范区等A级景区,同时还稳步推进特色街区、特色餐饮、特色住宿、特色风景道等多种特色化产品,衍生发展出康养度假、运动休闲、亲子娱乐、非遗体验、文创加工等多项旅游新业态,已形成“特色品牌旅游+融合新业态“的现代旅游供给体系。

落实“实干干实、快干干好”;八方融合,步步图强”的发展要求,秉承“一轴两翼、轻重并举”的产业发展战略,八步区高质量打造贺州全力东融重要门户,努力当好贺州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区)目标终会实现,文旅融合发展也终将迈上新的台阶。(雷晓薇)

(责任编辑:曹洋)
文旅活动 Tourism Vllage
文旅东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养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