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意为江河汇集于海之地。合浦地处广西南段,北枕丘陵,南滨大海,雨热同季,冬干夏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骨角雕(合浦角雕)是主要以牛、羊等动物的角或蹄做为原材料雕刻而成工艺品。合浦角雕以广西独具特色的畜禽遗传资源——合浦水牛的牛角为主。
当地优沃的自然条件,为水牛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作为骨角雕主要雕刻料,合浦水牛角质地优良,其明角色泽如玉,经加工,可细如发丝、薄如纸张。
本期,我们将走进北海合浦,伴着岁月记忆,循着雕纹脉络,探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骨角雕(合浦角雕),感受它的非凡魅力。
骨角雕(合浦角雕)
类别:传统美术
级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批次:第五批
地域:广西合浦
骨角雕(合浦角雕)技艺是产生于古合浦郡并传承至今,以当地牛羊角作为主要原料,根据角料莹润如玉、薄则透明、弯而不折的特点雕刻成工艺品的一种雕刻技艺,以水族生物、花鸟草虫、飞禽走兽为主要题材,制作主要包含开料、雕刻、打磨、抛光、热造型、组装。合浦角雕以精雕细刻的写实手法,玲珑剔透的雕工,典雅自然的艺术效果,在中国雕刻艺术门类中独树一帜。2021年,合浦角雕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旧时,牛角是一种辟邪饰品。从明代开始,合浦便出现了牛角雕,其雕刻图案主要是辟邪图腾;到清代,合浦牛角雕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辟邪图腾转化为一门独特的民间传统工艺;而在当代,合浦角雕广泛吸收诸如广东高州等地角雕技法,融会贯通,在传承传统技艺中又不断创新发展。
牛角图腾。吴晓雨 摄
“我们本土的非遗传承人,用本土的材料,做我们的海洋文化,这是我们的特色。”骨角雕(合浦角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白耀华介绍。
2017年,白耀华在北海工艺美术博览园内创建角雕艺术馆(角雕技艺实训基地)。展馆分为三个部分,介绍了合浦角雕历史渊源,分别展示了白耀华的作品及制作角雕用的原材料、工具。
角雕艺术馆。吴晓雨 摄
走进白耀华的角雕艺术馆,活灵活现的虾蟹鱼、沸腾奔涌的海浪、娇艳欲滴的牡丹和水仙......一件件以海洋元素为主的大型摆件,加以国画形式设计、双面屏风格局,好似一个“海底世界”,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工艺坊。
细看,鱼鳞熠熠生辉,虾肠依稀可见,在灯光的映射下,角雕散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让人叹为观止。
虾肠依稀可见,虾须细而不断,十分有韧性。胡兆双 摄 吴晓雨 制
白耀华说:“我们对抛光工艺很有讲究,作品看起来晶莹剔透,有玉雕的温润通透美,也有牙雕的精雕细刻美。”
白耀华还不断创新,收集国内各地各类牛羊角品种,让合浦角雕作品的呈现更丰富形态。
展品的材质,似玉非玉,似木非木。温润通透的材质,加之以手艺人的精湛雕刻技艺,让作品不单有神态美,更有神韵美。
鱼鳞分明,栩栩如生。胡兆双 摄 吴晓雨 制
完成一件大型角雕作品,说要耗时一年也毫不夸张,主要经过选料、开料、削胚、雕刻、打磨、抛光、热处理、组装、整形等工序,这些工序看似简单,要全部掌握至少三年。
“合浦角雕是一项包容性特别强的技艺,它可以雕刻出虾须、婵须等极为精细的部分。”白耀华说。
螃蟹角雕成品看起来很逼真。胡兆双 摄
“雕刻虾时,需选用娇柔通透的白水牛角;雕刻神仙鱼时,需选用斑纹的牛角来雕刻。”白耀华介绍,在选料时,要抓住所要雕刻对象的不同特性,抓住了就基本成功了大半。
尖尖牛角,千变万化。青黛色、琥珀色、翡翠色......牛角本身斑纹并不规则,手艺人往往能与牛角“互通心意”,从而因色取巧、因材施艺,做到变瑕为瑜。
合浦角雕以当地牛羊角作为主要原材料。胡兆双 摄 吴晓雨 制
选料时,要考虑所要雕刻角雕构件的不同特点。吴晓雨 摄制
“这个是螃蟹的身体,这个准备雕螃蟹的脚,这两个是螃蟹的钳。”白耀华话音刚落,牛角被推向锯台,迅速传入耳中的是锯料锐利的声音,这是开料。
手艺人心中总有一把“尺”,事先会对雕刻工艺品不同部位的用料类型、大小进行粗略估计,先用带锯将牛角对半切割,再根据角雕构件尺寸的需求来进一步切割。
开料时要把握好力度和角度。胡兆双 摄 吴晓雨 制
削胚,是为打造角雕的三维造型。稳握构件,将其接触磨机,把握住力道,适时旋转一定幅度,将凹凸不平的表层削去。
此时,牛角的表面基本已被磨平,触感较为顺滑,大致的三维造型已经构成,这才刚刚开始。
削胚时要将表面削平。胡兆双 摄 吴晓雨 制
“雕刻的时候,各个部位,包括肌肉都要精雕细刻出来。”白耀华说,一横、一竖、一深、一浅,皆是对细节的打磨。雕刻是全程耗时最长的工序,先是要将大致轮廓雕刻出来,再到进一步的细节,为的是让角雕更具还原度。
在雕刻时,还需要保持高度专注,稍有不慎,可能就前功尽弃了,这很是考验手艺人的功底。
做细节的雕刻时要尽可能与实物相近。胡兆双 摄 吴晓雨 制
打磨,看似简单,但靠的不是死力。在打磨时需明白构件的设计,机器一直在转动,手中的构件也要跟着一起转动,不光需要耐心,还要把握好它的“火候”。
除了要注意手法,打磨的材料也有一定讲究,针对不同大小的角雕构件和成型需求,要选用不同规格的工具。
每个构件都需要反复打磨,这十分考验耐心。胡兆双 摄 吴晓雨 制
要让角雕展现出它真正的光泽,那就是要抛光了。“我们用稻谷灰来抛光,这是我们合浦角雕的技艺。”白耀华介绍,要先给角雕构件均匀地抹上稻谷灰再抛光,清洗过后,就能够呈现出晶莹剔透、温润透亮的效果。
抛光前要给构件粘上稻谷灰。胡兆双 摄 吴晓雨 制
抛光完成的角雕构件要刷洗干净。胡兆双 摄 吴晓雨 制
要让角雕显得更为自然,造型处理少不了。白耀华说:“我们用热处理的方式做造型,一般使用酒精灯,对于一些比较细、小的构件,就会采用燃香的方法进行加热。”
牛角材质富含蛋白质,能够通过加热的方式将构件打造成理想的形态,但如果温度过高就会失去它原有的坚韧,变得很容易脆,甚至是碎掉。
角雕各个构件的厚度不同,停留加热的时间也不同,当其表面出现烧黄的情况时,便需要回到打磨工序,将其磨成原先的颜色。
热处理非常考验手艺人的功底,要把握好时间和转动的角度,还需借助钳子、镊子等工具来实现形变。胡兆双 摄 吴晓雨 制
热处理后,对发黄的部分进行打磨。胡兆双 摄 吴晓雨 制
组装,是先对此前处理好的各个构件进行清点,按照预先构想进行摆放,使用胶水粘合或隐藏镶嵌的方式来对雕刻、打磨、抛光完成的各个部分进行组合。
合浦角雕的构图,采取虚实相间、疏密有致、工艺结合等手法,其艺术感染力极强。
将角雕构件组装。胡兆双 摄 吴晓雨 制
组装完成后,就进入到整形的工序。白耀华说:“角雕制作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此时到了最后一步,也是重要的一环,手艺人需要检查角雕的各个构件是否处于自然的状态,是否真正达成了先前所说的神态美和神韵美。对未能达到预期的情况,一般会再做热造型来调整。
再次进行热处理,让角雕的弯曲得更自然。胡兆双 摄 吴晓雨 制
“有玉雕白菜,有牙雕白菜,也有木雕白菜,但没有人用水牛角雕过白菜。”正所谓触类旁通,白耀华的创作灵感有一部分则是来源于参加展会。
在展厅一角,一沓又一沓的参展证在展柜内摞起了“小山丘”,这是他们积极交流、学习、宣传的证明,白耀华幽默打趣道:“总有游客来问我是不是办证的。”
展柜内摆放了许多参展证件,其中还有一些比较老旧的证件。吴晓雨 摄
白耀华1974年在广西合浦工艺美术厂开始从事角雕技艺,师承广西工艺美术大师曾沛贤的写实雕刻技法。为让角雕技艺有一个更好的展示平台,1988年,白耀华与妻子钟文兰共同筹建了合浦金蝠角雕厂,其中白耀华主要负责雕刻,钟文兰主要负责组装。
白耀华和钟文兰正在制作角雕。胡兆双 摄 吴晓雨 制
40多年来,白耀华苦心钻研,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丰富角雕工艺的艺术表现形式,将雕刻工艺与装饰工艺融于一体,创新设计大型屏风作品。此外,还参与角雕艺术理论研究,承担编写《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广西卷》中的角雕篇。
至今,白耀华和钟文兰已经培养了400多名学徒,可惜的是很多人没能坚持做下来。白耀华说:“他们虽从事角雕工艺时间长短不一,但由于有他们青春智慧的融入,使这门技艺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传承,是历史给我们的责任,到了我们这代,越来越少人做这门手艺,但任务始终在我们的肩上,我们会延续下去。”在传承这条路上,白耀华一直在坚持,如今他将技艺传给自己的后代,今后他们的后代也将继续做这件事,将合浦角雕这一“文化名片”越擦越亮。(吴晓雨 胡兆双)
(责任编辑:莫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