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种业强“芯片” 跑出振兴“加速度”

时间:2023-03-23来源 : 南宁日报作者 : 宾艺苑 农佳梅

原标题:聚焦种业强“芯片” 跑出振兴“加速度”

——马山县实施改革集成破解种业发展难题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种子是不可替代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而改革创新是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山县建立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中心,打造现代种业发展引擎。

2021年以来,马山县聚焦种业创新能力弱、规模体量小、产品价值低和带农增收慢等现状,以科创为引领,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马山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马山种业科创中心),通过建设标准化制繁种基地、构建全程化服务生态等举措,推进种业集成改革。“马山县聚焦种业强‘芯片’,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获评2022年度南宁市优秀改革创新项目。

马山县建设标准化制种基地,推动种业规模不断扩大。图为马山县广西兆和·广西菜根谱联合玉米制种基地。

由此,马山县逐步构建起“科创—制繁种—产业”种业发展新生态,加速迈进全国制种大县行列。去年,马山县成功申报创建自治区农村现代种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县发展杂交玉米、优质稻制种面积超过1万亩,全年生产种子约200万公斤,种植环节订单产值约4020万元,种业公司市场产值超亿元。

搭建创新平台 融合“四链”促转化

这两年,国内首个水稻无人农场项目科研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带领的科研团队,成为马山县田间地头的“常客”,为当地种业发展“把脉开方”。

专家为马山种业“问诊”的便捷高效,得益于马山种业科创中心这座“大本营”。

随着2021年该实体化创新平台的搭建,校地企合作机制不断创新,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持续整合,打通了马山县种业研发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以马山种业科创中心为现代种业发展综合“主引擎”,马山县实行“科研院所主导科研+党委政府提供支持+平台公司统筹推进”的实体化、专业化运作。从种业专家担任科创中心法定代表人主导种业科研、项目策划咨询和培训推介,到《马山县现代种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出台,再到引进龙头企业统筹推进种业规划、基地建设及新品研发……在创新引擎推动下,马山县种业发展马力不断加大。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马山县依托种业科创中心,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广西农科院、广西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校(所)达成合作,将本土科技人员、农技人员、农民培养成制种能手、制种大户,为发展种业打下坚实人才基础。2022年,马山种业科创中心被认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

创新平台的搭建,还有力促进了资金链的整合、产业链的引育。马山县通过整合财政资金,运用粤桂协作机制,以马山种业科创中心为桥梁,面向重点企业精准招商,量身订制“政策包”“一企一策”,推动优质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种业基地紧密对接,引进了广西兆和、广西绿海、中致顺冠等优质种业公司入驻,初步形成“科创—制繁种—产业”良性循环的马山种业产业生态。

多重要素集聚 联农带农稳增收

当前正值春耕生产关键时节,在马山县永州镇千亩玉米制种基地耕地平整现场,旋耕机在快速作业,土块迅速被粉碎、压实、平整。“我们镇到目前为止已成功流转土地3547.98亩用于玉米制种,今年计划种植制种玉米5000亩,其中上半年3000亩。”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已落实春季制种玉米基地14个,总共种下811亩。

马山县致力于推动土地、资金、人力等要素向种业集聚,坚持“一中心、多基地”统筹,引导优质企业建设制繁种标准化基地,推动种业规模扩大。

创新供给“标准地”。马山县探索形成“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组合招商”的农业标准地供给模式,经过摸排,全县制种面积潜力10万亩以上,2022年打造制种“标准地”约1.2万亩。

多举措引建基地。马山县出台全区首个支持水稻、玉米制种奖补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种业贷以及黑山羊贷等产品,通过种业“代制”“托管”等方式,加快基地建设,实现高效管理。2022年,全县引进龙头企业17家,建成制繁种示范基地8个。

稳定利益联结。制繁种基地的建设,让村民实现了“流转土地得租金、基地务工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返租效益得奖金、订单育种得现金”等多渠道收入,建立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2022年,全县制种项目共流转土地约2.5万亩,为群众直接增收1700多万元;全县基地帮扶就业车间吸纳制种产业用工达到1.2万人次,发放劳酬约2000万元;71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村集体企业入股1075万元参与经营水稻、玉米制种基地共28个,村集体共获得股金收入64.5万元。

建立全程服务 综合保障强支撑

从建立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进行玉米“桂糯2006”种子生产,到开展作物资源登记并建立社区“种子银行”,再到加入广西参与式选育种项目……马山县在20多年间持续更新本土种子“族谱”,逐渐夯实了地方种子多样化基础。

目前,本土种子库保存了17个植物类本地传统品种,其中有3种地方种质资源被国家种质库和广西农科院种质库收录保存,有63个品种的果蔬、豆类、中草药种子留存。

在此基础上,马山县持续加强种质资源调查和系统性收集保护,将资源登记、品种展示、种子交流与生态农业密切结合,确保地方特色品种不流失,为新品种研发提供育种材料。同时,积极开展地方特色品种保护,通过对马山黑山羊、里当鸡等地方良种进行培育,扩大优质农产品品种供给。

为解决种业发展综合性系统问题,马山县不仅着手种质资源专业化保护,还从种业生产数字化赋能、种业科研集成化服务等方面发力,打造育繁推一体化全流程服务生态,为种业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建造全程机械化的水稻育秧厂、无人农场,完成无人机插秧、授粉等试验;打造集成智慧农业云平台,及时收集、分析、处理农产品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赋码特色优势农产品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数字化管理体系,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数字化赋能种业,让马山农民掌握了丰收的“金钥匙”。

此外,马山县探索集成化服务为种业发展提速。建立“一站式”办公服务中心,为种业企业提供“一对一”法律服务;建立粤桂东西部协作农产品加工技术转移中心马山中心,支持企业建立种子检验实验室,提供科研服务;搭建马山现代种业供应链中心,集成育种、种植、加工、仓储、销售全产业链运营;规划马山县粤桂协作(种业)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聚加工生产、展示展销、冷链物流等功能,推动制种、加工、物流、服务、科创、培训、展示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记者 宾艺苑 通讯员 农佳梅 本文图片:由马山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曹洋)
文化旅游 Cultural Tourism
文旅东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养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