掠过古梦边缘的侗族大歌

时间:2023-01-12来源 : 广西日报作者 : 张冠年 龚普康

长歌闭目,顿首摇足,旋律的起伏之际,宛如天籁,忽而犹如鸟叫虫鸣,又恰似高山流水。

“歌声起,山花开,欢迎您到燕茶来……”1月9日,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燕茶村,一阵阵悠扬婉转的侗族大歌飘入耳际。

侗族群众演唱侗族大歌。

三江侗族自治县洋溪乡良培村归利屯村民在火塘边唱侗族大歌。

云随碧玉歌声转,雪绕红琼舞袖回。寻歌望去,村民们正整齐排在鼓楼前,跟随着自治区级侗族大歌非遗传承人吴春月的节拍,纵情唱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唱歌前要先读懂弄通歌词大意,掌握好音调,演唱时要注意表情,记好自己是唱哪个声部的,不要抢拍子,配合一定要默契。”吴春月一边指导,一边提醒村民记住要领。

1月9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燕茶村,自治区级侗族大歌非遗传承人吴春月在指导村民练习侗族大歌。

合唱现场。

歌以咏志,乐以抒怀。吴春月说,侗乡有“饭养身、歌养心”之说,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广西、贵州、湖南侗族聚居区,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主要分为男声大歌、女声大歌、童声大歌和男女混声大歌,于2006年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侗家人过节要唱歌、婚恋要唱歌、劳作要唱歌、宴席要唱歌……侗族大歌已成为侗乡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吴春月说,在1986年的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侗族大歌被称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一曲定重楼,一眼半生筹。燕茶村村民吴本清是侗族大歌的爱好者。忆想当年,他颇为感慨:2019年之前,村里无人会唱侗族大歌。当年,县文化馆文艺辅导员吴纯娟到村里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她发挥自身特长,利用休息时间教村民唱侗族大歌,村民们从零起步,大家越唱越欢腾。吴纯娟当即组织村民成立“燕之声”文艺队,带领文艺队外出月也、参赛,不断提升演艺水平,很快成为三江小有名气的侗族大歌队。2021年4月,“燕之声”文艺队受邀到广西民族博物馆参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活动。

传承是一种坚守,亦是一种力量。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是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渠道和举措。近年来,三江通过鼓励侗族大歌歌师、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积极推动侗族大歌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五进”活动,狠抓研学培训、展示推广、演出比赛、整理出版教材及影像资料等举措,全力抓好侗族大歌的传承保护与发展工作。

目前,三江共有县级以上侗族大歌非遗传承人19人(其中国家级2人),拥有侗族大歌文艺队100多个,传承区域辐射全县10个乡镇,共培养传承队伍5000多人,每年展示侗族大歌2500余场,有力推动侗乡文旅融合发展。(记者 张冠年 通讯员 龚普康)

(责任编辑:曹洋)
文化旅游 Cultural Tourism
文旅东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养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