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实现“县县通高速”,全区高速公路新增里程922公里,总里程达到8270公里,广西高速公路发展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将紧紧围绕“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达到全国前列、西部领先水平”新目标,坚持“发展交通、服务社会”的初心使命,倾力打造一批精品工程、标杆工程,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要。
至“十四五”末,全区将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1.5万亿元,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基本建成“全国前列、西部领先”的“交通大省”。
完善省际通道布局
高速公路作为我区重要的出省、出海、出边的公路主通道,作为连接首府和各市之间以及市与县城之间最便捷的公路通道,为全区经济建设、对外交流、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高速公路是推动广西“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通道。在对外高速公路发展方面,未来,我区将通过完善中南、西南等内陆地区经广西面向东盟、通往粤港澳大湾区的高速公路线路通道,形成对外各节点互联互通、内部多通道共担的格局。进一步完善出省、出边、出海通道,通往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以及东盟国家等方向的高速公路主通道为8车道及以上的高速公路,或形成复线双通道,有力支撑广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及东盟经济圈。
根据发展规划,2018年到2030年,我区新增省际通道21条、新增出边通道9条、新增出海通道5条,出省、出边、出海通道数增加35条,达到66条。此外,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省际通道数量也实现翻倍,两地往来更加密切。
“至2030年,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要突破15000公里,形成‘1环12横13纵25联’布局,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副厅长韦勇球说。
科学谋划区内路网
科学谋划区内高速公路网建设,能充分发挥各个城市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
未来,我区将进一步强化南宁的核心辐射作用,加密完善北部湾城市群各节点城市之间以及北部湾城市群对周边地市的辐射线路;加强相邻地市之间以及各市通往所辖县区的线路布局,强化内部联系,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到2030年,广西将形成桂林—柳州—南宁—沿海的3通道高速公路,从南宁出发均有双通道高速公路连接各地市。相邻地市之间有高速公路直连,相邻市与市有2条以上高速公路连接;地市与县之间有高速公路通道;14个设区市及有条件的县级节点均有高速公路过境环线;有2条以上高速公路通达县份比例从75%到100%(县城城区半小时通达高速公路互通出口);高速公路连通重要交通枢纽节点及边境主要口岸,覆盖全部重点工业园区以及国家5A、4A级景区等。
到2030年,高速公路将形成围绕南宁、柳州、桂林等中心城市、环县城经济带、周边地市环线的多层次高速公路环线,进一步增强县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带动作用。
加快智慧高速建设
以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高速公路网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体现。智慧高速公路作为传统高速公路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高速公路交通未来发展趋势所在。
我区紧紧抓住“智慧”这一发展脉搏,先后印发《广西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广西智慧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方案,从顶层设计上推动智慧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智慧高速数字化管理、智慧服务区建设,加快高速公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有效提升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精心服务能力,促进高速公路发展。
据介绍,到2023年,我区高速公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将初具雏形,路网态势感知能力显著增强,路网运行检测系统接入各运营公司综合管理一体化平台,实现信息互通、业务协同和指挥调度;全区各运营公司智慧服务区监管系统基本建成;全区重点桥隧基本实现全周期健康监测;推动广西高速公路“一张图”建设,通过基于高精准GIS地图数据叠加汇聚,为指挥调度、应急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公众出行提供实时、高效、丰富的出行信息服务。
“十四五”时期,我区将完成一批智慧公路建设,全区智慧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00公里,重点路段、长大桥隧、重要枢纽交通感知网络基本覆盖。依托南宁沙井至吴圩公路和南宁绕城高速公路,积极开展车路协同及自动驾驶技术应用。建设高速公路智慧服务区示范点,完善智能感知设施,建设人性化服务设施,不断提升服务质量。(韦胜珍 邱乾 黄敏 刘鹏博)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