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家岳雯用“捕风”“劈丝”“声东击西”来形容东西的小说叙事;评论家、诗人李壮评价书中主角冉咚咚时说,“她一直在说,一直在说,把《回响》变成了《没有语言的生活》的‘plus版’(加强版),叫做‘全是语言的生活’。”李壮的观点总结了冉咚咚的命运。这些精彩点评妙语都出现在同一场作品研讨会上。
近日,中国作协创研部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共同主办,《人民文学》杂志社、《南方文坛》杂志社、广西民族大学文学影视创作中心协办的东西《回响》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批评家、学者、作家围绕《回响》的文学品格、思想内涵、艺术价值等展开了认真研讨。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在讲话中指出,“对于小说艺术来讲,尤其对于现代小说艺术来讲,人性的复杂性尤其需要艺术创造的复杂性来确保和照亮。在这个意义上,《回响》是值得反复阅读,也值得我们深入研讨的一部作品”。
小说和评论界的专家们发现,东西对语言的斟酌在《回响》里体现明显。“读《回响》已经很难跳行”,张燕玲对东西小说语言的进步印象深刻,“语言在他叙事里不仅仅是段落、是句子,更是语词。”观察东西的几部长篇,徐则臣也清晰感受到《回响》的语言变化,“他过去的写作,无论是修辞还是小说呈现的样态,都是一种相对古典的、前现代的状态,而到了《回响》已经窗明几净,进入非常城市化的语言风格”。
东西的长篇小说架构非常精巧,这次专门设计了奇数章和偶数章的写法。到底哪条线写得更好?与会者的观点不尽相同。潘凯雄认为,《回响》之所以看起来精彩、吸引人阅读,主要还是在奇数章的刑侦线,这一部分具有侦探小说特性,环环相扣、充满悬念,情节推进层层叠叠,悬疑的氛围也拓展了纯文学的领域和边际。但陈涛认为,小说最动人的地方是在偶数章,这部分写都市生活中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心灵的幽暗通过“正面强攻”的方式表现出来,冉咚咚对人性的追问、反诘、剖析非常有力。(记者 李宗文 实习生 廖厚华)
(责任编辑:莫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