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思想引领 壮大乡村经济——钦州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时间:2022-07-14来源 : 广西日报作者 : 康安 姚绍贤

“桂味有荔,愿风吹你到钦州,这是灵山最有名的桂味,粒大饱满,口感清甜。”日前,在灵山县,主播正通过直播推荐灵山荔枝,并邀请全国的消费者一起品尝桂味荔枝。

近年来,钦州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进一步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乡风民风更美、文化生活更丰富,为乡村振兴增效赋能。

德治生态美了乡村

“我们提出‘拉黑约定’是为了规范村民的行为,违约的将被集体‘拉黑’,‘拉黑’期间,家中红白喜事同村人都不参与。”浦北县北通镇九梅麓村党支部书记劳春艳介绍,村里以前环境“脏乱差”,得益于“拉黑约定”的约束规范,如今已是村容整洁、邻里和睦的“网红村”。

不同于直接“拉黑”,浦北县张黄镇鸡冠坡村、六硍镇王念村以及钦南区那丽镇土地田村分别利用“道德超市”“时间银行”进行道德激励,让村民在遵德守礼中对标对表,有样学样。

走进六硍镇王念村,“道德超市”墙上一张积分情况表格外醒目。根据评分细则,该村村民理事会评议组每季度对村民的道德表现进行共议共评,积分超过基础分60分的,可在“道德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对全年积分排名前十的家庭,颁发“文明家庭”奖牌,并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

“评分高不高,直接体现了我们的道德水平,有了‘道德超市’,村民搞好村中建设更有劲。”王念村村民小组长吕育祧说。

除了“道德超市”的奖励,浦北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接续推进文明创建和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灵山县设立“好人馆”展好人事迹,让好人受尊敬;钦南区、钦北区积极搭台邀请道德模范现身说法,让好人成明星、网红。如今,钦州市良好的道德风气正逐渐成为村民自治的牵引张力。

数字生态富了老乡

“电商达人”黄忠文走进好莱坞著名导演克里斯蒂·里比的纪录片《互联网改变中国》、“巧妇九妹”甘有琴出席国新办记者会分享扶贫故事、广西第一个“华为大数据小镇”启用……近年来,钦州市宣传、网信部门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大胆挺立风口,拥抱网红经济。随着“华为大数据小镇”落户钦州白石湖,电商平台风云际会,直播带货蔚然成风。

为管好用好数字经济,2020年,钦州市互联网行业党委在白石湖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互联网志愿服务“歌飘白石湖”等活动同步开展。以市互联网行业党委为中心,钦州市通过举办“网红”培训班、组建直播助农服务队、强化网红基地监管等,引导全市互联网行业不断把流量变成正能量。今年5月,随着网络直播在农业、文旅等产业链的延伸,网络主播党支部也随之诞生。

“这里的葡萄串串饱满,个个都是又大又圆……”6月16日,《烟火钦州》节目主播打卡钦北区板城镇牧歌田园,边采摘葡萄,边寻找田园乐趣,体验钦州别样的烟火气,吸引更多人关注、了解钦州。

为了把家乡的特色产品搬上“云端”,拥有近1000万粉丝的全国知名网络头部达人“巧妇9妹”甘有琴、中国“三农”领域知名网络主播“浦北艳姐”冯艳等153名带货达人更是把直播间建在了产业链上……他们坚持在田间地头直播、在车间厂房带货、在农业企业服务,为钦州荔枝、陈皮、红椎菌、柑普茶、沃柑、百香果等农特产品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民俗生态乐了百姓

6月16日,钦江古龙窑开窑仪式上,钦州坭兴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人帡、陆景平等陆续入场,把市民带入600年前的窑火现场。

6天时间,从点火到开窑,市民通过“添柴加薪”“拜师收徒”“开窑取宝”等沉浸式非遗传承民俗,体验民族文化的焰火。

2020年以来,钦州市以民俗式宣讲、沉浸式体验、大众化传承等形式,通过听山歌、海歌,看粤剧、鹩剧,观赏舞青龙、打大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把党的理论政策融入歌里、带入戏中,春风化雨,滋润百姓心田。

“以前大路曲又弯,干部落村很艰难;现在水平达小康,到处路灯亮灿灿……”5月30日,走进民族团结示范村——灵山县烟墩镇邓塘村,69岁的“广西歌王”黄平修用土话即兴演唱。作为烟墩大鼓的传承人,身着壮族服饰的他拿起鼓槌有节奏地敲打鼓面,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民俗宣讲’展文化魅力,传承文化;通过农家书屋等文化熏陶给群众‘修边幅’。”灵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韦耕洲说。

2020年以来,钦州市共组织文艺志愿者1500多人,线上线下举办民俗文艺演出2000多场,大力弘扬本土传统文化,让乡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栖息地。(记者 康安 通讯员 姚绍贤)

(责任编辑:郑友)
文旅活动 Tourism Vllage
文旅东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养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