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文化添自信 嘹啰山歌传乡音

时间:2022-06-29来源 : 南宁晚报作者 : 黄颖 石国宪 黄伦芳 龚兰香

原标题:良庆区南晓镇中心学校引进壮族非遗文化开发校本课程

鼓舞文化添自信 嘹啰山歌传乡音 

嘹啰山歌、壮族会鼓、斑鸠舞、香火球……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中心学校引进壮族非遗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壮乡文化熏陶中激发弘扬壮乡文化的热情。学校加入了中国新样态学校联盟之后,把鼓舞教育确立为办学主题,把“鼓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以“鼓振底气,舞动人生”为办学理念,“乐教好创,诲人不倦”为教风,并将其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培养具有壮乡情怀、晓美品格、创新能力、健康体魄的南晓美少年。 

香火球运动已在校园中普及。

开发特色鼓舞文化课程 培养有志气有才气新时代好少年

南晓镇中心学校根据“鼓舞文化”开发了独具特色的鼓舞文化课程,内容包括晓德立人(品德与修养)、晓文立雅(语言与人文)、晓理立创(数学、科学与探究)、晓艺立美(艺术与审美)、晓体立健(体育与健康)。在实施鼓舞文化课程中,培养学生有志气、有雅气、有灵气、有才气、有朝气。

在语文教学中,该校教师巧妙融入家乡的特色资源。如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民风民俗,在习作课《家乡的风俗》中要求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赞美,感受家乡独特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该校六年级教师在课程中不约而同渗透了南晓壮族的民风民俗,通过表现熟悉的家乡人、熟悉的风俗人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以德为先,涵养品格。该校每周用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以及周一国旗下讲话进行“会鼓明志”,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挑选出一到六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有关培养学生志气的课程,授课时把会鼓拉到教室,在志气激昂处击鼓,营造一种激人向上的氛围。每逢重大节日或活动,会鼓表演总会成为一道振奋人心的风景线,学生底气在鼓声中得到提升。 

每逢重大节日或活动,会鼓表演总会成为一道振奋人心的风景线。(图片均为学校提供)

传承壮族香火球技艺 锻炼动手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壮族香火球起源于明朝,流传于南宁市良庆区南晓镇、大塘镇及钦州市的小董、新塘一带,已列入南宁市、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从2014年开始,南晓镇中心学校把香火球引入校园,并邀请香火球第七代传人——班继联给学生讲解香火球的文化历史背景、现状,传授香火球选材、制作方法等知识。学校将香火球制作作为劳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老艺人手把手传授香火球制作方法,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传承了壮族民俗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该校还把非遗香火球运动引入校园,邀请班继联传授师生香火球运动的规则及运动方法。学校在每周三、周五大课间开展香火球运动会,还在今年“六一”举行了第一届香火球运动。师生在强身健体中继承和发扬香火球运动,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

嘹啰山歌融入课堂教学 促进文化传承培养民族情怀

作为嘹啰山歌的传承学校,南晓镇中心学校坚持将嘹啰山歌作为学校特色,将嘹啰山歌文化引进语文、品德、音乐、体育等课堂,让本土文化精髓浸润学生心灵。例如:把为人处世、尊老爱幼、文明礼貌融入健康教育中,把农耕知识、四季变化的《二十四节气歌》等融入科学教育中,并将嘹啰山歌融入艺术教育中。通过学习,学生对嘹啰山歌旋律轻快、唱白结合的独特音乐形式、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的演奏方式等有了深入了解。嘹啰山歌文化与各科课程的融合,不但助力爱国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还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学校增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课、民族壮文课、民族服饰手工课、三月三壮乡美食体验课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课程,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常态化机制。学校以“壮乡嘹啰文化交融”为主线,依托班队会、升旗仪式、“非遗”文化展、壮文专题讲座、民族手抄报、民族征文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还重点开展“壮童嘹啰献祖国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民俗文化进校园和“三月三”壮乡嘹啰民俗文化节,丰富民族教育活动形式,拓宽民族教育渠道,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近年来,南晓镇中心学校民族教育、传承非遗成果卓有成效。2019年学校喜获南宁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2020年被评为自治区乡村温馨学校。下一步,学校将乘着鼓舞文化建设的东风继续砥砺前行,为良庆区教育事业谱写灿烂篇章。(记者 黄颖)

(责任编辑:郑友)
文旅活动 Tourism Vllage
文旅东盟 Guangxi & ASEAN
文旅康养 Tourism & Wel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