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5日,南宁横州市平塘江,“世纪工程”平陆运河起点。
随着汽笛声长鸣,作为平陆运河的“桥头堡”工程,总投资32.99亿元的西津水利枢纽二线船闸正式通航。自此,西江航运干线实现3000吨级船闸和双线船闸全面贯通。
“这不仅意味着从南宁直达粤港澳大湾区黄金水道将一路畅行,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实现江海联通也迈出关键一步。”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雍清赠说。
平陆运河下游,距平塘江100多公里的青年枢纽施工现场,2023年元旦假期,这里仍是一派热火朝天。
自去年8月开工建设以来,平陆运河青年枢纽、企石枢纽、马道枢纽等控制性工程已完成投资近20亿元,目前正加紧推进相关工作,确保今年一季度全线开工、2026年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岁末年初,放眼八桂大地,一项项重大战略,一个个重大工程,为全区稳中求进、实现良好开局注入持久动能。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和超预期因素冲击,去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持续打好“十场攻坚战”,同时科学研判、周密谋划今年经济工作,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2年6月22日,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北部湾港钦州港域大榄坪港区大榄坪南作业区7#、8#泊位集装箱自动化改造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自治区港航发展中心供图)
稳字当头 夯实经济回稳向好基础
一季度平稳开局、GDP同比增长4.9%,二季度有所回落、同比增长2.7%,三季度企稳回升、同比增长3.1%,四季度延续复苏……一条“V型”曲线,折射出2022年我区经济走过的不凡历程。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加大的下行压力,自治区党委、政府科学研判“时”与“势”,辩证把握“危”与“机”,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连续打赢百色、防城港、钦州、北海、崇左等多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歼灭战,妥善应对处置“3·21”东航飞行事故、严重洪旱灾害以及突发山火等重大突发事件,全区经济承压前行,社会大局稳定。
特别是进入5月份后,疫情、洪涝等多重困难挑战接踵而至,矛盾问题异常错综复杂,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冲击。是“顺”势躺平,还是“逆”势而上?
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智慧、非常作为——
5月,为迅速对接落实国家出台的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贯彻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部署、全力以赴做好上半年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及时出台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利好政策,为市场主体“解渴”。
7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2022年全区年中工作会议,释放清晰信号:锚定稳住经济目标不动摇,尽锐出战打好“十场攻坚战”,奋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
12月,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对2023年全区经济工作作出部署,强调围绕“稳”字定大计,围绕“进”字求实效,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时间紧、任务重,关键时刻再加力。
12月21日,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召开次日,广西与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以“云会面”方式,举行防城港白龙核电项目建设会商会议暨《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推进白龙核电项目建设合作协议》签约活动。该项目总投资约1200亿元,前期准备工作稳步推进,力争一期工程尽快取得国家核准批复并开工建设。
时间不等人,任务不等人!自治区党委、政府目标很明确,就是希望通过拼搏冲刺,把疫情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夯实经济回稳向好基础,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结果。
11月30日,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二期项目聚氯乙烯(PVC)装置首批聚氯乙烯产品顺利下线,标志着华谊钦州基地二期项目正式建成投产。
华谊钦州基地项目总投资约900亿元,涵盖现代煤化工、轻烃裂解、盐化工、石油化工下游四大产业链。自该项目开工建设以来,钦州市实行市领导跟踪服务重大项目“四个一”机制,尤其是二期项目从备案到建成投产,仅用时3年9个月!
以上率下,鲜有不克。
去年以来,各地各部门立足资源优势,铆足干劲,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分秒必争,各显神通——
稳投资。2022年四季度我区开工项目501项,总投资2316.54亿元,形成了重大项目“顶天立地”、中小项目“铺天盖地”的良好局面。
稳消费。出台广西强商贸扩内需促消费行动方案(2022—2025年),实施“活市场”“惠民生”等六大行动31项措施,切实提升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稳外贸。积极谋划赴境外系列经贸合作专项活动,发出首趟开往RCEP成员国的国际货运班列……我区打造全国落实RCEP先行区,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稳住出口订单、拓展出口渠道。
稳就业。突出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22年全区城镇调查失业率5.6%,与全国持平,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8万人。
稳物价。多措并举做好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去年我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低于全国水平。
进入2023年,尽管仍面临交织叠加的多重困难和挑战,但“政策为大、项目为王、环境为本、创新为要”理念已深入人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指导方针将继续贯穿全年,全区稳的基调、进的要求十分明确。
稳中求进 在攻坚克难中承压前行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不断优化,全区各地开启“拼经济”模式,一组组令人兴奋的数字穿破寒冬,带来热度——
总投资159亿元的广投北海绿色生态铝开工,可年产400万吨氧化铝、70万吨电解铝、30万吨高品质再生铝、100万吨铝加工,建成后将形成高端铝产业集群。
集六堡茶生产、仓储、产业服务、科研创新为一体的广西六堡茶产业发展集聚区项目开工建设,梧州将成为全国重要的六堡茶产业集聚地。
总投资32亿元的广西(钟山)东融声谷产业园项目启动,将带动以声学为内核的东融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升级。
从2022年“早抓快干一季度、稳中求进开好局”,到2023年“坚定信心稳增长、更好统筹开新局”,我区始终将“稳”与“进”聚焦聚力于高质量发展,无论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还是谋划引进重点产业,始终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中提质。
在巩固提升全区经济回稳态势中,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率先跑出“V型”反转之势。
1月2日,位于中越边境的东兴边民互市贸易区内,来往于两国的货车络绎不绝。此前,因受疫情影响,该互市贸易区码头一度关停。自2022年11月中旬起,该互市贸易区从干杂品到冷链货物、生猛海鲜逐步恢复至全货种通关。
据了解,随着交易票数、通关车辆和货量、日交易额逐步回暖攀升,短短一个月左右时间,东兴边民互市贸易区各类通关指标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基础设施向来是我区投资的重点领域。1月3月上午8时01分,D9692次列车准时驶出崇左南站,南凭高铁南宁至崇左段开通运营不到一个月,客流量持续增长,开行动车组列车从最初的5对增加到15对。
南凭高铁连接广西首府南宁与中越边境口岸城市凭祥,是我区全额投资建设的第一条高速铁路,不仅完善了全区高铁网络,也能更好助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
经过多年投资建设,2022年12月29日,我区最后两个不通高速公路的县份——天峨、西林正式迈入“高速时代”。至此,广西历史性实现县县通高速,全区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8000公里,排全国第六位。
“我区始终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2022年我区高速公路建设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年度完成投资超1900亿元,年度在建高速公路项目76个约5569公里,在建规模位居全国第一。”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刘可说。
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我区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6%,进出口总额从一季度的-27.3%负增长逆转实现全年7%的正增长;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总额达2819.2亿元,吸引RCEP成员国实际投资额同比增长456.1%。
稳住经济增长,对于促进经济回稳向好、实现良好开局至关重要。2023年,我区把“稳”的重点放在稳住经济运行上,把“进”的重心放在调结构、促升级上,在实现更周全的“稳”与更高质量的“进”的良性互动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进固稳 彰显经济恢复底气和信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总有一些企业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成为逆势而生的佼佼者。
2023年新年伊始,位于柳州市柳东新区的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新能源总装车间再度繁忙起来,每90秒就有一台五菱宏光MINIEV下线。
这款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炙手可热的“人民代步车”,自上市以来销量已突破90万辆,成为我国新能源单一车型销量纪录创造者,书写了七度登顶全球新能源销量第一的“传奇”。
前不久,五菱首款新能源全球车Air ev在印尼正式下线,并成为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官方用车。一款款色彩鲜丽小车,与当地滨海风光相映成趣,成为展现广西智造风采的一张靓丽名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3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业内专家认为,面对一系列超预期因素影响,广西经济减速但并未失速,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质量提升的势头并未中断,经济快速反弹的动能正在积蓄、释放。
记者了解,去年以来,我区千方百计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全力打好减税降费“组合拳”,探索推进“准入准营”改革,全区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14.6%,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实有市场主体分别超过100万、300万、400万,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4.1%和27.2%。
稳定了预期,市场才会稳,才会不断增强市场主体的信心,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日前,上汽集团和青山集团两大巨头“牵手”,双方合资在柳东新区建设的年产20亿瓦时动力电池电芯及系统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200亿元,并将吸引更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前来落户。”柳州市工信局局长王颖告诉记者。
“坚持质与量并举,全力以赴加快经济恢复性增长,千方百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千方百计激活居民消费,千方百计稳外贸稳外资,千方百计做好‘上帮下扶’‘内外兼修’文章,在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经济增长,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自治区党委、政府就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出明确部署,这无疑更加提振了发展信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交汇门户,广西着力完善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新通道建设。
日前,一列装载着5300件印度进口原糖的海铁联运班列,从钦州港发车,驶向甘肃兰州,这标志着“印度孟买—中国钦州—中国兰州”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成功开行,打通了我国西北地区进口原糖物流贸易的新线路。
截至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覆盖全国17个省份60市113站,通达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338个港口。与此同时,广西全面推广“提前申报”等通关模式改革,北部湾港综合收费已与国内其他主要港口基本持平。2022年北部湾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累计开行8800列,更多人对驰骋在“一带一路”上的“钢铁驼队”有了新期待。
生产“忙”起来,招商“热”起来,物流“跑”起来……全区各地拼招商、抢订单,推动经济加快复苏,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信心。
近日,广西赴境外企业抢订单招项目活动启动,自治区商务部门组织近200家企业将走进东盟、欧盟、RCEP重点区域、中东等国家,开展系列经贸合作专项活动,既为2023年经济“开门红”早提速,更为外向型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奠定基础、提振信心。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随着华谊三期、华创新材料年产2万吨高精度电子铜箔工程、比亚迪45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等项目今年年内将相继开竣工以及“千企技改”、“三百”培育等工程深入实施,我区产业链供应链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更多底气和信心。
踏上新征程,全区上下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扎实举措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劲头,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记者 董文锋)
(责任编辑: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