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郁江(九)贵港:千年郁水润古郡 浔郁大地焕新颜
在岭南大地的腹地,郁江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穿梭于桂东南的群山平原之间。采访采风团在贵港地方志办了解到,古时从右江到西江统称为“郁水”,现如今则分别称为右江、邕江、郁江、浔江、西江,而贵港的母亲河“郁江”,则继承了两千多年来古郁水之衣钵,始终沿用“郁江”之名。郁江全长1159公里,流经贵港河段长182公里,西江奔流,郁水泱泱,孕育了古老的“郁文化”与“骆越文明”,也见证着革命岁月的红色荣光。如今,在现代水利的安澜守护下,这条母亲河不仅为贵港港赢得“华南内河第一港”的美誉,更让物产丰饶的浔郁平原成为“广西粮仓”和“鱼米之乡”。

贵港的母亲河“郁江”。(梁永艺 摄)
考古发掘解码古郡文明的千年根脉
“郁”古为“鬱”,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鬱”意为芳草的泛称。贵港地方志办方志古籍科科长廖广越介绍,相传一支越人将原产于郁水流域的百草朝贡给周王,因此被称为“鬱人”,而越人所在的河流被称为“鬱水”。“古鬱水”历经文字简化,今称郁江。山川亘在,时光流转,至今仅横州市至桂平市城区这一段鬱水仍称“郁江”,以“郁”为根维系着古鬱水的历史印记。
这条发源于云南广南县的河流,流经广西百色、南宁等地后,在贵港境内与黔江、浔江交汇,形成“三江汇流”的独特格局,也造就了贵港“江网密布、水源充沛”的自然禀赋——境内610条河流交织成网,28座古码头沿江而建。

罗泊湾一号汉墓复原室展览厅。(梁永艺 摄)
郁江的滋养,让贵港成为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贵港市博物馆副馆长廖其坚介绍,早在8000年前,平南相思州古人类遗址就已有先民繁衍生息,他们沿着郁江岸定居,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发展农业与渔猎。到了秦汉时期,贵港作为桂林郡治所布山县的核心区域,成为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域涵盖今广西大部,相当于如今省会的地位。1976年罗泊湾一号汉墓出土的铜鼎、漆耳杯上,清晰刻有“布山”铭文,与《汉书・地理志》“郁林郡首县布山”的记载完全吻合,为这一历史结论提供了铁证。这座岭南地区最大的汉墓中,不仅出土了极具代表性的翔鹭纹铜鼓,还发现了玛瑙、水晶珠、胡人俑等海外物品,这些陪葬品既体现了当时“视死如视生”的墓葬文化,更印证了贵港依托郁江水道,成为陆海丝绸之路重要对接点的历史事实。“贵县古墓葬群的发现始于1954年建设黎湛铁路之时,此后在浔郁平原上陆续有新的发现,目前有记录并已发掘的汉墓达1000多座,最早的墓葬年代可追溯至西汉早期的文景时期。”廖其坚说。
在贵城遗址(桂林郡治遗址)的考古现场,秦汉时期的壕沟、唐宋时期的瓦当、汉代的排水管相继出土,印证着这里从秦代桂林郡、汉代郁林郡郡治到如今贵港市的千年传承。“贵港市区虽如今横跨郁江,但秦汉至明清的郡、州、县城址始终扎根郁江左岸,符合了古代建城选址‘度地卜食,体国经野’的理念。”廖其坚解释道,这种“依江而建、择水而居”的格局,正是古代文明发展的典型特征。
骆越文明的印记,在郁江流域更是随处可见。作为百越民族的重要分支,骆越先民在郁江两岸创造了独特的文化,与中原文化、楚文化深度交融。在贵港梁君垌14号墓中,同时出土了牛拉车与东汉时期的船形器物,船上伴有俑人,生动再现了骆越先民“水陆并举”的生活场景。而桂东南壮族民众崇尚的龙母信仰,以及依江而建的龙母庙、风水宝塔等古建筑,更是骆越先民亲水敬水人文智慧的延续。“郁江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廖其坚指出,灵渠开通后,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得以联通,中原文化通过郁江水道传入岭南,而骆越的珍珠、犀牛角等特产也顺着江水运往中原,形成了双向交融的文化脉络。如今,郁江沿岸流传的“瓦塘香江赛龙舟习俗”,已在贵港扎根300余年,赛前“祭拜河神”“生态放生”等仪式,正是骆越文明与民俗文化的活态传承,2016年该习俗被列入第四批贵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香江码头。(梁永艺 摄)
为守护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2023年贵港在全国率先制定《贵港市古码头保护利用条例》,为28座古码头提供制度保障。在香江村,曾经的香料转运码头被改造为龙舟观看平台,与香江文化展示中心、龙舟文化馆共同构成了“香江龙舟竞渡3A景区”,让千年古码头在保护中焕发新生。
文脉筑魂红色基因在浔郁大地薪火相传
泱泱郁水,不仅滋养了贵港的文明根脉,更在隐秘的水路中激荡着革命风雷。贵港地方志办副主任吴剑华介绍,贵港有壮、瑶等少数民族近80万,他们与汉族及其他民族之间长期和谐相处,语言相通、文化相融,形成了贵港人包容、团结、奋进的民族品格。

走进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梁永艺 摄)
走进位于贵港市区的中共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身处这座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的民居中,仍能感受到当年的庄严氛围。1928年6月1日至4日,10余名来自梧州、南宁、桂林、玉林等地的代表齐聚一堂,召开中共广西党组织建立以来的第一次全省性重要会议,中共中央委员恽代英到会指导。“此次会议明确了广西党组织的斗争方向,为后来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创立打下了坚实基础,是广西党建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现场解说员介绍道,郁江航道四通八达的便利,为革命联络提供了隐蔽的运输通道,沿岸群众团结一心掩护同志,让革命火种在桂东南大地悄然蔓延,涌现出了广西第一个共产党员黄日葵、参加过中共六大的唯一广西代表胡福田等一批心怀家国的革命志士。
廖其坚介绍,在近期开展的全国不可移动文物遗址普查中发现,浔郁平原的各村各寨,分布着许多纪念革命志士的纪念碑以及为解放战争牺牲烈士的战争遗址,这些珍贵的文物时刻提醒着贵港地区500多万群众,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位于贵港市港南区瓦塘镇的香江村,更是一座镌刻着抗日荣光的红色村庄。1944年12月,日军船队途经郁江,中共领导的贵县(现贵港市)与横县(现南宁横州市)抗日自卫队在香江上游设伏,历时7天激战,击毙敌大队长等40多名日伪军,俘获多艘敌船及日军军官,缴获大批武器装备,谱写了桂东南抗日斗争的光辉篇章。如今,桂东南抗日武装起义贵县人民自卫军指挥部旧址已按原貌复原,作战指挥室场景及烈士遗物一一陈列,成为传承红色记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2023年旧址开放以来,每年都有政府机关、学校组织人员前来参观学习。”香江村党支部书记谭敏健说,先烈们不惧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如今已成为激励村民奋进的精神动力。在香江村,一年一度的“瓦塘香江赛龙舟习俗”不仅传承着赛龙舟的民俗文化,更以“团结奋进、敢为人先”的龙舟精神建设家乡。
赓续奋进力量治水兴业焕古郡新颜
“过去,郁江也曾洪水频发,甚至威胁市民生命财产安全。”桂平市水利局副局长袁森泉回忆说,上世纪90年代,贵港“两湾一步”地区(大湾、下湾和社步三镇)是有名的“水火之地”:洪水来时,交通中断,低洼地区顿成一片汪洋;2001年,大湾镇伏连塘地区的防洪堤被洪水冲垮,稻田全部被淹,农民损失惨重。

贵港依托西江黄金水道,成为华南地区重要的航运枢纽。(梁永艺 摄)
这一困境,在西江干流治理工程启动后得到根本性改变。2018年8月,西江干流治理工程桂平段获国家发改委批复,重点建设新建堤防9874米、加固堤防4602米、新建护岸8905米,配套建设防洪排涝泵站、闸涵及排水涵洞等设施。如今,桂平市城区河南防护治理工程等项目已完工验收,城区防洪能力显著提升。
更令人振奋的是航运枢纽的建设——上世纪八十年代前,郁江航道水位低、暗礁多,仅能通行50吨以下船舶;如今,国家规划的西江水系郁江十个梯级航运枢纽中,桂平、贵港枢纽采用“以电促航”模式,不仅让郁江航道实现3000吨级船舶通行,更将沿岸防洪堤标准从50年一遇提升至100年一遇。
“桂平航运枢纽是全国首个采用‘以电促航,航电结合’模式的内河航运枢纽工程。”西江集团船闸运营管理分公司桂平船闸管理部经理陈家辉介绍,枢纽的发电收益能反哺航运设施的维护与运营,形成航电互补的良性循环,为国内内河枢纽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在这一模式的支撑下,贵港港迅速崛起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及华南最大内河港口。

贵港港罗泊湾作业区。(梁永艺 摄)
走进贵港港罗泊湾作业区,集装箱驳车穿梭不息,龙门吊高效运转,一派繁忙景象。据广西贵港北港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业务部副经理莫裕禄介绍,公司港口货物以粮食、煤炭、矿建材料、非金属矿石、钢材等大宗物资为主,含集装箱运输货物,占贵港港总吞吐量的10.3%;2024年,贵港港整体货物吞吐量达8349.51万吨。“过去当‘老托弟’(贵港旧时对码头工人的称呼),全靠肩背身扛,把布料、木材、水果干等送到船上要通过长长的栈桥。”港北区贵城街道永新社区退休人员陈建德回忆起当年的劳作场景,再看看如今的自动化设备,不禁感慨万千:“现在的航运规模和效率,当年想都不敢想!”
水利治理筑牢了生态根基,航运发展带动了产业繁荣。自河长制深入推进以来,贵港市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清理养殖网箱、取缔排污养猪场;香江村探索“分散式治污”模式,以10-20户为一组修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垃圾集中清运机制,彻底杜绝“垃圾入江”,郁江重新焕发“岸绿景美、水清河畅”的新貌。生态向好的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目前,香江村种植荔枝4000多亩,80%-90%的荔枝园完成品种改良,2025年产量达2000多万斤,年收入约1亿元;6家香江烧鸭店凭借非遗技艺,吸引游客专程前来品尝,让传统文化转化为富民产业。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江河滋养一方文明。黔江、郁水如同滔滔的历史洪流,在漫长岁月中滋养了一批又一批贵港儿女,共同缔造了浔郁平原灿烂的文化。无论是承载红色基因的近代革命文化,还是闪耀着过往荣光的历史记忆,都在这片土地上熠熠生辉。这份深厚的文化积淀,对如今贵港打造平陆运河文化而言,依然具有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廖其坚深情地说。
平陆运河的建成通航将为郁江贵港段注入更加强劲的动能。这条西南内陆出海最便捷的通道,将让贵港实现从“内陆中转节点”到“江海联通关键枢纽”的跨越,货物集聚效应显著提升。作为平陆运河经济带核心城市,贵港正积极抢抓发展机遇,与玉林等市携手共建产业合作区,布局建设平陆运河经济带贵港经济开发区。“运河打通‘江海联运’黄金通道,将大幅提升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带动港口基建、运力结构与配套产业全面升级。”贵港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梁乐表示,贵港将依托这一区位优势,推动船运行业向规模化、现代化全速迈进,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续写发展新篇。(文:黄露、穆德爽、罗先彬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