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壮美广西>

广西再次发现濒危物种滇桐

2025-11-05 10:44

来源:广西云-广西日报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极度濒危野生植物滇桐。罗亚进/摄

近日,广西林业设计院古树名木普查技术团队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普查试点时,发现一株极度濒危野生植物滇桐。经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精准测绘,该古树高35.6米,冠幅达20.9米×19.0米,胸径149.6厘米,估测树龄180年。这是广西继今年7月在那坡县发现滇桐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滇桐作为我国西南特有古老物种,在区系地理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其野外居群稀少且呈片段化分布,2021年被列入全国50种极度濒危野生植物名录,同时也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据史料记载,广西曾长达70余年未发现其野生踪迹,此次新发现进一步完善了滇桐的分布记录,为研究其生存习性提供了鲜活样本。

此次发现得益于《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实施后启动的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2025年3月该条例实施后,国家林草局于7月启动全国普查。广西以乐业县为试点,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普查体系,无人机激光雷达等技术的应用,有效破解了偏远山区普查难题。广西林业设计院技术人员介绍,试点工作不仅发现大量新增古树,还覆盖多个科学考察盲区,同步记录到广西新记录属长冠苣苔属等植物区系新资料。

“180年树龄的滇桐能存活至今,说明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植物学家指出,滇桐作为寡种属核心树种,其种群状况直接反映区域生态健康度。目前科研人员已为该树建立“一树一档”数字化档案,纳入全国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通过GPS定位、生长环境监测等手段实施动态保护。

据了解,我国近年已在云南、西藏等地发现滇桐种群,此次广西连续发现野生个体,为滇桐保护带来新希望。自治区林业局表示,将以此次发现为契机,扩大普查范围,完善保护机制,让这一古老物种在生态保护中实现永续传承。

本报讯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王艳群)近日,广西林业设计院古树名木普查技术团队在广西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普查试点时,发现一株极度濒危野生植物滇桐。经无人机激光雷达技术精准测绘,该古树高35.6米,冠幅达20.9米×19.0米,胸径149.6厘米,估测树龄180年。这是广西继今年7月在那坡县发现滇桐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滇桐作为我国西南特有古老物种,在区系地理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因其野外居群稀少且呈片段化分布,2021年被列入全国50种极度濒危野生植物名录,同时也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据史料记载,广西曾长达70余年未发现其野生踪迹,此次新发现进一步完善了滇桐的分布记录,为研究其生存习性提供了鲜活样本。

此次发现得益于《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实施后启动的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2025年3月该条例实施后,国家林草局于7月启动全国普查。广西以乐业县为试点,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普查体系,无人机激光雷达等技术的应用,有效破解了偏远山区普查难题。广西林业设计院技术人员介绍,试点工作不仅发现大量新增古树,还覆盖多个科学考察盲区,同步记录到广西新记录属长冠苣苔属等植物区系新资料。

“180年树龄的滇桐能存活至今,说明保护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植物学家指出,滇桐作为寡种属核心树种,其种群状况直接反映区域生态健康度。目前科研人员已为该树建立“一树一档”数字化档案,纳入全国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通过GPS定位、生长环境监测等手段实施动态保护。

据了解,我国近年已在云南、西藏等地发现滇桐种群,此次广西连续发现野生个体,为滇桐保护带来新希望。自治区林业局表示,将以此次发现为契机,扩大普查范围,完善保护机制,让这一古老物种在生态保护中实现永续传承。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