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壮美广西>

当“麦德姆”遇上“双节” 沿海水文人用坚守 为假期筑起“安全堤坝”

2025-10-09 13:07

来源:中国网广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10月5日,国庆的欢歌犹在耳畔,中秋即将来临;然而,21号台风“麦德姆”携狂风暴雨袭击广西沿海地区,茅岭江、防城河等流域水位骤升,低洼村落、涉水作业区岌岌可危。面对这场严峻的自然考验,广西沿海水文中心全员集结、昼夜鏖战,从水情值班室的预警研判到台风雨幕中的水文监测,从马不停蹄的应急监测到精准高效的短信预警,一群广西沿海“水文人”以数据为矛、以坚守为盾,在风雨中筑起一道看不见却坚不可摧的“数据防线”,用专业与担当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节日晚上的红色警报

10月5日19时,当“麦德姆”裹挟着狂风暴雨席卷北海市,广西沿海水文中心全员在岗严阵以待的各科室、各水文中心站便紧密忙碌又有条不紊地运转了起来。电脑屏幕上,台风“麦德姆”的红色轨迹正以25公里/小时的速度向西偏北移动,刚刚在北部湾海域完成二次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1级,阵风更是突破16级。

“看这云团的规模,降雨量不会少,一定会有多条河流超警”中心党委书记秦克胜的声音穿透风声,手指在卫星云图上划出预警区域。22时,中心将水文测报应急响应从四级提至三级,沿海三市的各水文站的责任牌在水情值班室墙面整齐排列,覆盖钦江、南流江、白沙河、防城河、北仑河等所有风险河段。

风雨中的逆行者

6日8时的滩营河,最先出征的应急监测队已在风雨泥泞中扎根。老监测队员潘建远在桥上牵拉着走航式ADCP(多普勒流量测速仪)开展测流,身着的雨衣被狂风掀成喇叭状,雨水顺着安全帽绳在下巴汇成水流。“牵引绳缠上漂浮物了!”随着潘建远的呼喊刚落,其他队员同时冲向他,合力协助牵引绳的把控,此时江面阵风已达9级,走航式ADCP的探头在浪涛中忽隐忽现。

同一时刻,在大直河。无人船操控员蓝鲜峰紧盯屏幕,突然猛拍大腿:“1小时涨了0.7米!”数据刚传回中心,水情查询预警系统随即触发。这条河流正以每小时50厘米的涨幅逼近警戒水位,威胁沿岸村落,截止6日21时,超警0.77米,仍未到达洪峰。

台风影响期间,广西沿海水文中心共派出6个应急驰援组对重要江河开展洪水应急监测工作,完成茅岭江、南康江等15条江河17个水文站流量施测23份。

指尖上的生命线

中心水情会商室的屏幕始终跳动着67个水文(位)站、300多个雨量站点的实时监测数据。6日凌晨4时,监测到防城河流域大面积降雨,防城河洪水似猛兽出笼,直击警戒水位线。“必须提前发出预警!”水情科科长刘惠雯敲击键盘的手指泛白,电脑屏幕上一个个预警预报方案比对分析,眼睛布满了血丝。

在沿海三市各应急指挥中心,广西沿海水文中心派驻的19人次的联合值班人员积极与水情会商室对接,每个小时及时跟进洪水情况,为应急指挥调度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水文信息。北海市应急指挥中心,“受强降雨影响,白沙河将在10时左右出现警戒水位洪峰!”6日上午8时,北海水文测报中心的年轻同志覃睿在参加北海市的会商会上,紧张且自信地在会上进行了水文水情趋势汇报。

截止6日21时,沿海三市辖区主要江河出现1-7米涨水过程,共有6条河流9站次发生超警0.14-1.51米洪水,目前防城河、北仑河等7条河流仍在超警或预计超警,发布了25份水情信息专报,1.9万条雨水情服务信息,发布洪水蓝色预警12期,“叫应”各级党政及相关部门29次。

台风雨后的坚守

6日9时,沿海三市台风预警降至四级,但沿海水文人的战斗仍在继续。北海洪水已出峰缓慢回落,可钦州、防城港尚未结束。应急监测队员持续奔波各河段水文站,抢测洪峰、抢测涨、退水过程;水情会商室里,新一批水情专报正在印制,红色标题格外醒目:“预计未来7—12小时,大风江那彭镇河段将出现超警1米左右洪水……”。

风雨过后见担当

当“麦德姆”的余威渐散,沿海地区的城市村庄恢复炊烟、江面重归平静,沿海水文人的身影仍穿梭在各水文点间。他们整理着数百组监测数据,检修着风雨中受损的设备,为下一次可能到来的考验做着准备。这场抗台战役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中秋节雨幕中挺拔的背影、值班室里不眠的灯光、屏幕上跳动的数字。但正是这些“平凡”的坚守,守护着中秋的团圆,勾勒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注脚,也让“水文人”这个名字,在守护江河安澜的使命中愈发厚重。他们始终相信,每一组精准的数据,都是写给这片土地最真挚的守护承诺。(庞中元 来源:广西沿海水文中心)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