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壮美广西>

国能南宁公司:煤电供热铸基石 向绿向智谱新篇

2025-09-30 16:09

来源:中国网广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年来,国能南宁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能南宁公司”)坚决扛起能源保供责任,坚持绿色转型发展,科技创新赋能,加快培育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质生产力,一家传统火电厂,正以更清洁、更智能、更友好的姿态,探索着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image.png

无人机拍摄的国能南宁公司。

安全保供  稳中求进

初秋时节,暑热未消,位于广西南宁横州市的清滩江畔,80多米高的燃煤发电供热机组正平稳运转,仪表盘上数字跳动,记录着每度电的诞生。

“我们拥有两台660MW国产超临界燃煤发电供热机组,自2011年投产至2025年8月,已累计完成发电量672.98亿千瓦时,成为了南宁的大型骨干电源。”国能南宁公司党建部负责人介绍。

作为内陆燃煤电厂,国能南宁公司坚持供电供热两手抓,保障能源稳定供应。

在距离国能南宁公司15公里左右的六景工业园区,供热管道纵横交错,源源不断的热源通过这些管道,为园区30多家企业提供生产动能。

image.png

国能南宁公司供热管道。

“公司紧抓南宁市东部新城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的机遇,积极响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保障下游企业用热,辐射影响园区年工业产值约200亿元。”国能南宁公司组织人事部主任邹宇介绍,截至8月31日,南宁公司年累计供热量203.98万吉焦,同比增长27.82%。

国能南宁公司通过“热电联产、以热促电”模式,可替代六景工业园区近50台分散小锅炉,每年减少散煤燃烧8万吨,间接减少工业园区固废产生量、排放量,助力企业节能降耗,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

此外,国能南宁公司突出抓好安全生产,强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控风险、治隐患、反三违、防事故”专项行动,实现连续安全生产天数超5000天,安全生产基础愈发稳固。

点泥成“金” 循环“绿”动

脱硫处理是火电厂的必答题,如何实现超低排放和经济效益齐头并进?国能南宁公司有着自己的探索。

在国能南宁公司的集控室,工作人员正通过集中控制系统监控发电机组运行情况,掌控实时画面及参数数据。“国家‘超低排放’标准的二氧化硫浓度是35mg/Nm³,我们的二氧化硫浓度是14mg/Nm³左右,实现了超低排放。”国能南宁公司运行部燃灰技术员周康对着屏幕上的一组数据说道。

image.png

国能南宁公司的集控室。

这组数据的背后蕴含着国能南宁公司坚定绿色发展的决心。

“以前公司使用石灰石进行脱硫处理,平均每年要消耗8.5万吨石灰石,不仅生产成本高,还因矿山开采导致生态扰动。”国能南宁公司维护部副主任王万明介绍,通过充分调研和不断地试验,确定固废白泥可以完全替代石灰石,且制浆造纸企业产生的固废白泥一般只能填埋处理,存在污染土壤、水体等环保安全隐患,国能南宁公司从此开启以废治废、变废为宝的探索。

2018年,国能南宁公司投资110万元建成一套白泥掺混制浆系统,将公司周边造纸企业的固体废物白泥经过系统制备,用于电厂烟气脱硫,基本满足低负荷双机脱硫需求。2020年该公司又投资830万元建设白泥储存堆场和完善掺配系统,满足了2000吨白泥的储存和双机满负荷运行烟气脱硫需求。

image.png

工作人员驾驶铲车把白泥放入搅拌池。

“白泥掺配系统的使用不仅保证了脱硫效率、降低脱硫成本,还可以帮助造纸企业解决固废白泥处置问题。”王万明说,利用白泥100%替代石灰石用于烟气脱硫,每天最高可消纳约1400吨的固废白泥。相比传统球磨机制浆,白泥制浆省去了破碎、研磨环节,节能降耗、降本增效成效显著。此外脱硫产生的石膏可全部外售给水泥、石膏板企业,真正实现以废治废、变废为宝。

截至目前,国能南宁公司已累计消纳周边造纸企业白泥超80万吨,减少石灰石开采约60万吨,节电超3500万千瓦时。

同样作为固体废物的城市生活污泥,国能南宁公司也推进循环化增值利用,建成湿污泥掺烧系统,2023年2月投运至今,累计消纳污泥2.1万吨,有力解决了城市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理的难点、痛点,彰显央企社会责任担当。

科技赋能 创新创效

6月24日,国能南宁公司“基于零泄漏真空热管技术的高效低阻烟气余热利用研究”科技项目通过国能集团公司专家组验收,这是今年以来该公司第二个获验收通过的集团级科技项目。

据了解,该项目于2021年立项,依托国能南宁公司2台660MW机组,深入研究“W”火焰锅炉烟气余热利用难题,提出性能可靠、效果显著的技术方案并实现工程应用。

“项目通过降低排烟温度减少热损,极大地提高了机组高负荷运行时的安全性,同时利用烟气余热提高凝结水温度,有效降低燃料消耗,预计一年可节约标准煤约7000吨。”王万明介绍,该项目为火电企业炉后烟气余热利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在火电、化工等高能耗行业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助力节能减排。该项目荣获2024年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近年来,国能南宁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聚力开展创新项目攻关,成立人工智能工作室,统筹规划AI技术在火电生产、设备运维、安全管理等场景的落地应用,推动公司科技创新能力与智能化管理能力提升。

今年3月,该公司成立人工智能工作室,开展人工智能在火电厂生产运营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已成功本地部署R1-70B大模型和AIGC智能知识库助手,并自主开发了日利润可视化、重点工作督办、生产日报生成等十余项实用工具,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与决策能力。”国能南宁公司人工智能工作室主任兰晓华介绍,未来,工作室将聚焦“智能智慧电厂”建设,以AI为核心驱动力,深化其在电厂核心场景的应用,持续提升公司智能化运营水平。

image.png

国能南宁公司人工智能工作室。

“我们鼓励全员创新创效,让创意的火花在公司每一个角落绽放,营造‘人人想创新、个个能创效’的浓厚氛围。”国能南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晖说。

近三年来,国能南宁公司累计投入7600多万元用于科技创新,累计形成1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4项发明专利和20项实用新型专利,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生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文/沈丽丽、牙举成)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