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规上企业今年将突破1850家 比2020年增加800家
9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在钦州市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建设现场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介绍了钦州市开展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的滨海运河城市建设情况。
这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首次走出广西新闻中心,深入到一线基层。

发布会现场,发布人背后就是平陆运河工地。(唐志强 摄)
“十四五”以来,钦州市,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抢抓平陆运河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发挥区位、港口、政策优势,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高品质生活的滨海运河城市,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提质、亮点纷呈。
2021—2024年,钦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规上企业数量今年将突破1850家,比2020年增加8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4%,增加值年均增长7.3%。2024年,水果、蔬菜、海产品产量分别超300万吨、250万吨、50万吨;今年,荔枝、陈皮、大蚝全产业链分别有望达到60亿元、80亿元、12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迈上3万元新台阶。

4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相继建成投用。(唐志强 摄)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牵引下,钦州市优服务、强基础、畅通道,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港,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平陆运河工程全线开工,累计完成形象投资约596.81亿元,占工程概算的82.1%;30万吨级油码头及航道、20万吨级航道、4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相继建成投用,新增万吨级以上泊位16个,新增港口通过能力4973.5万吨、集装箱通过能力263万标箱;海铁联运班列覆盖范围拓展至18个省份、75个城市、163个站点,比2020年分别增加了11个省份、50个城市、111个站点,钦州与重庆、成都、昆明等西南主要站点实现双向“天天班”。

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建设现场。(唐志强 摄)
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推动各类货物加速在钦州集聚,运输货物品类从不足50种拓展至1000多种,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024年达到696万标箱,今年有望突破760万标箱,比2020年增长92.4%;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年开行量突破10000列,比2020年翻一番;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集装箱办理量突破70万标箱、排全国第三位;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经钦州港口岸进出口总额突破1400亿元,钦州港首次跃升全国沿海集装箱港口前10强、全球集装箱大港前30强。
“十四五”以来,钦州市引进建设了10个百亿级重大产业项目和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过1800亿元,形成了绿色化工、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粮油食品加工、木材及纤维加工五大主导产业集群,构建起向海经济、临港工业的“四梁八柱”。绿色化工产业产值于2023年首次突破千亿元,钦州石化产业园位列全国化工园区第17名,中国石油广西石化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恒逸钦州高端绿色化工化纤一体化项目等项目填补了广西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的空白。
在已有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多块“国字号”招牌的基础上,钦州市又新增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产业协作园区等2个国家级开放平台。依托这些高能级平台,钦州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示范区。
2021年至今,钦州累计签约东部地区产业链项目427个,总投资超过25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超过10亿美元、排广西第2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9.5%,对外贸易规模从2021年256亿元增长到2024年825.3亿元。
“十四五”以来,钦州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均超过80%,教育、卫生、养老、社保等为民办实事项目累计投入314.6亿元,新建中小学23所、改扩建800所,新增学位3.8万个,新增三甲医院3家,北部湾沿海教育中心、医疗中心建设初见成效。累计投入25亿元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稳定在90%以上,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唐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