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壮美广西>

全球首款智能化生物瓣膜清洗装置正式发布

2025-09-19 09:30

来源:中国网广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9月18日下午,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人工智能+医保健康”专题展举行重要活动——全球首款智能化生物瓣膜清洗装置新闻发布会。该装置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团队和手术室团队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标志着我院在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领域再添“广西力量”,为心脏瓣膜病诊疗带来革命性突破。

image.png

智能化生物瓣膜清洗装置项目启动现场。(何阳 摄)

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局长庞军、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处副处长李若涵、广西医科大学科技处处长郭宏伟、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郑宝石等嘉宾出席发布会。发布会由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黄锋主持。

直击临床痛点,“广西方案”破解手术瓶颈

心脏瓣膜病是威胁群众生命健康的重大心血管疾病,瓣膜置换手术中,生物瓣膜清洗环节长期依赖人工操作,存在效率低、标准不统一、潜在风险大等问题,直接影响手术质量与患者远期康复。作为从业三十余年的心脏外科医生,郑宝石院长对此有着深刻体会:“传统人工清洗的力度、时长、药剂残留量存在人为差异,关系到手术的安全和患者的长远生活质量,这是临床亟待突破的瓶颈。”

针对这一痛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推动医工深度融合,郑宝石教授团队联合临床与工程技术力量,历经无数日夜攻关,成功研发出智能化生物瓣膜清洗装置。该装置已获得6项实用新型专利,实现了从“人工经验”到“智能标准”的跨越,改变了传统清洗模式。

多方协同助力,推动医疗创新落地

作为广西医疗卫生系统的“排头兵”,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终坚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持续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建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此次装置的成功研发,正是医院创新能力的生动体现。

发布会现场,庞军局长对装置的问世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自治区医保局始终秉持“保基本、可持续、促创新”原则,大力支持临床急需、安全有效的医疗新技术与新器械。这款智能化生物瓣膜清洗装置的落地,不仅能降低患者就医风险,还能通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实现医保基金精细化管理和价值医疗的真正落地,是“三医”联动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庞军局长同时表示,自治区医保局将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完善创新生态,加速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推动更多“广西原创”“中国原创”医疗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从广西走向全国乃至全球,为健康中国、健康广西建设注入新动能。

三大核心优势,全方位提升诊疗价值

发布会上,郑宝石院长详细介绍了装置的核心优势,其在精准度、安全性、效率上的突破,为患者、医院、医保带来多重价值:一是精准与标准并存。通过预设清洗时间和智能监控系统,机械臂可精准控制清洗轨迹与速度,消除人为操作差异,确保每一枚瓣膜的清洗效果一致且安全可靠,为手术质量筑牢“第一道防线”。二是安全与预后兼顾。装置能高效清除生物瓣膜上的戊二醛残留,最大程度减少术后发热、瓣膜早期钙化等并发症,降低患者二次手术概率,显著提升患者长期生存质量,让“心”希望更持久。三是高效与赋能并重。装置支持一键启动、全程智能监控,将医护人员从繁琐重复的清洗工作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患者诊疗与照护中,同时大幅优化手术室运转效率,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能。

随后,研发团队成员韦秋英现场进行装置操作演示,直观展现了其智能化、便捷化的特点,赢得在场嘉宾与媒体的高度认可。

开启合作新篇,助力健康产业发展

发布会最后,庞军、李若涵、郭宏伟、郑宝石、黄锋等嘉宾共同启动智能化生物瓣膜清洗装置“首秀”。

郑宝石院长表示,这款装置的意义远超产品本身,它标志着心脏植入装置临床应用迈入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新阶段,将为“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应用生态添砖加瓦,也为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健康合作提供“广西方案”。医院将持续优化产品性能,积累更多临床循证依据,加快推广应用步伐,让创新成果尽早惠及广大患者。(何梦莹)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