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澄碧湖:潋滟湖光映振兴新颜
初秋九月,走进百色市右江区永乐镇西北乐村那烈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自建楼房与澄碧湖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巨幅标语遥相呼应,环湖而建宽敞整洁的柏油村路与湖面碧波相映成辉,观光亭前,三三两两的游客打卡拍照,民宿、农家乐等新兴产业日渐红火,那烈屯72岁的梁奶奶一边为游客介绍该村的土特产一边说:“去年冬天,有来自新疆、辽宁、四川等地的游客开着房车来我们村过冬哩。”
澄碧湖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巨幅标语。 (摄影 梁永艺)
澄碧湖的峥嵘岁月与母亲河担当
西北乐村是澄碧河水库搬迁安置的移民村。回溯澄碧河水库的建设历程,则是一部镌刻着老区人民奋斗精神的史诗。1958年至1961年,当时的百色地委决定在城郊7公里处的漫意可峡谷修建水库大坝。彼时机械化水平极低,施工高峰期仅有80辆汽车和9台拖拉机辅助作业,超过7万名来自田阳、田东、隆林、东兰、凤山等12个县的各族群众,连续三个冬春凭借肩挑手提的原始方式,累计填充375万立方米土方,最终建成了这座高70.4米、顶长415米的水库大坝。时至今日,这座凝结着老区人民智慧与汗水的水库依旧活力满满,持续以16万亩农田灌溉保障为核心效能,为百色革命老区的农业丰收、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澄碧河水库水质纯净、澄清如滤。 (摄影 梁永艺)
澄碧河水库因水质纯净、澄清如滤又名澄碧湖。湖面面积达39平方公里、总库容量11.50亿立方米的水域,被誉为“大海的女儿”“桂西一颗璀璨明珠”,更是承载着百色革命老区人民记忆与希望的“母亲河”。然而,这条滋养一方的“母亲河”,曾一度因多重污染失去往日光彩。
澄碧河水库管理中心水质科科长徐操介绍,过去库区及流域污染问题突出,农业生产上,村民粗放种植导致入库污染物逐年递增,枯水期库区约5000亩消落带被随意种植作物,丰水期残留的地膜、农药化肥直接污染水体;旅游业发展中,澄碧湖内旅游、娱乐、农自用船等600多艘汽柴油船舶大多缺乏垃圾、油污收纳设施,给水质带来不小污染负荷;更有群众环保意识薄弱,污水直排,网箱养鱼、灯光捕鱼、电鱼等行为屡禁不绝,生态环境岌岌可危。
组合治理重焕母亲河生机
为让“母亲河”重焕生机,百色市打出了一套河湖治理“组合拳”。2018年3月,《百色市澄碧河水库水质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为澄碧湖保护装上了“法治安全阀”。此后,一系列举措落地见效:违规养殖、旅游餐饮被坚决取缔,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启动库区船舶专项整治,现有船舶加装垃圾污水收纳设施,公务用船也换上洁净能源。与此同时,生态保护基础建设同步发力,库区周边乡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站,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尽数搬迁;2020年,保护区范围重新调整,1.6平方公里的一级保护区、198.43平方公里的二级保护区以及新增的120平方公里准保护区,让保护范围更清晰;在一级保护区建设防护设施,安装46个高清摄像头,构建起“步巡+车巡+艇巡+视频巡+无人机巡”的立体巡防体系,实现库区监管无死角。
“自2019年开始,我们每年组织4次进村进屯宣传水库保护条例,为村民送去带有水质保护宣传语的挂历、笔记本等小礼品,村民们爱河护河的意识逐渐增强。”徐操说,也是在2019年,澄碧河水质从Ⅲ类提升至I类,助力百色市水环境质量跻身全国国控断面第六的历史最佳水平。
一系列治理举措下,澄碧河水库生态环境也发生历史性转变:不仅消失多年的白鹭重新回归,对水质要求极高的银鱼数量日渐增多,就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也现身湖区。“为让广大摄影爱好者捕捉到中华秋沙鸭的英姿,澄碧河水库景区还建立观鸟步道,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徐操说。
一湖碧水映照振兴共富新图景
良好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澄清碧绿的澄碧湖沿岸村庄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2022年7月,百色市以澄碧湖为核心,开始打造西北乐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示范区。“几年前,村民生活用水与农业生产用水直排入湖,湖边堆满建筑垃圾,村容脏乱不说,还进一步加重了澄碧湖的污染。”西北乐村党支部书记罗营回忆道,随着示范区工程的大力推进,该村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累计清运垃圾80余车,全村11个自然屯全部建起污水处理池。同时,动员群众转产上岸,响应号召不在消落带种植农作物。
澄碧湖畔的西北乐村那烈屯产业兴旺。 (摄影 梁永艺)
“水质变好后,我们村种植的芒果、西瓜、圣女果、蔬菜等品质大幅提升,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瓜农都自豪地说‘这西瓜用澄碧湖的水淋的。’”罗营高兴地说,产业布局、村容村貌整治、旅游设施建设等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原来脏乱差的小村庄变成了广大游客的“诗和远方”,湖光山色日日新。“三年光景,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也形成了爱河护河的自觉,除河长定期巡河外,村里还设置公益岗位,监督和清理河面垃圾。”
目前,该村农家乐、精品民宿、露营基地等新兴产业也悄然兴起,在外打拼的“游子”也纷纷返乡创业,用“乡愁”赋能乡村振兴。此外村里还在加紧修建环湖步道,持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2024年,那烈屯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元,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广西生态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
百色市水利局局长鄢永库介绍,随着澄碧河水库饮用水水源地设置之后,当地村民退出传统养鱼产业,于是,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开发有机统一,百色市大力推进水库库区“四方两股”一体化管护模式,通过成立养殖合作社,引进龙头企业实施生态净水渔业,形成政府、水库管理单位、合作社、龙头企业四方联动利益共同体,解决库区管理难、乱占、库群关系紧张等问题,推动实现“水清、河畅、景美、人和”目标。
“这已经是我们第五次来西北乐村了,春夏秋冬季节不同,这里的美也不尽相同。”来自百色市区的游客罗女士正与伙伴在凉亭里打卡拍照,不远处戏水的孩子们欢声笑语在湖面回荡。抬眼望去,湖中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几只飞鸟轻快掠过如镜的河面,漾起一圈圈涟漪,也漾开了老区人民伴着生态美景、迈向幸福生活的崭新篇章。(黄露 陈惠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河长制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