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壮美广西>

广西发布健康提示:秋冬进补正当时 开学季需防三类传染病

2025-09-01 10:27

来源:中国网广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8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初秋健康养生及开学季学生健康科普情况。

image.png

发布会现场。(宁金阳  摄)

俗话说“秋冬进补、开春打虎”,中医认为秋冬季节自然界阳气内藏,人体气血藏于体内,正是滋补调理藏精的最佳时机,此时通过药膳食补可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降低来年春季患病概率。消化不良、易疲劳气虚的人群可选用四神汤(茯苓、莲子、山药、芡实)炖煮排骨或鸡肉,能健脾祛湿、补中益气;干咳少痰、熬夜虚火的人群推荐百合银耳羹、沙参玉竹老鸭汤,滋阴润肺而不腻;手足冰凉、气血虚弱的人群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补血散寒,温中补虚,也可食用桂圆枸杞茶,补心脾、益肝肾,改善失眠乏力。药膳需长期坚持,每周1至2次为宜。

除了饮食进补之外,还需通过调整生活习惯以助“吸收”,使补益效果事半功倍。首先秋冬应早卧晚起,保证充足睡眠,顺应阳气潜藏规律。晚间11点前入睡有助于肝胆经修护、代谢毒素调节气血,早晨可等待日出后起床,避免寒邪伤阳。中午适当午休20至30分钟可补养心神。其次,运动能健脾助运,推荐太极拳、八段锦等静态柔缓中医养生项目,睡觉前可按摩足三里、三阴交各5至10分钟,增强脏腑功能。另外也可通过打坐、冥想、听音乐等方式保持心态平和。秋冬季容易情绪低落,多晒后背,可温通阳气、舒缓情绪。通过饮食、作息、运动、情志的综合调节,可使身体达到“气血通畅、脾胃健运”的状态。

目前正值秋季开学期,校园内人群聚集性和流动性显著增加。需要重点关注三类传染病的防控:一是由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腮腺炎病毒、副流感病毒及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这类疾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教室、宿舍等密闭环境中极易引起快速的聚集性传播;二是由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等消化道传染病,其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三是警惕以伊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以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疟疾,以及以三带喙库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等蚊媒传染病。当前广西地区仍处于蚊媒活跃期,需持续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在科学防控方面,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环节。加强传染源管理,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或皮疹等传染病可疑症状时,应当及时就医,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和因病缺勤追踪登记制度。重视传播途径阻断,注意手卫生,推广规范的“七步洗手法”,加强对教室、宿舍、食堂、卫生间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和预防性消毒工作。关注易感人群保护,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睡眠,均衡营养,适量运动,切实提升机体免疫力。(宁金阳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责任编辑:沈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