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十四五”期间落实2.85亿元法律援助经费,服务群众24.5万人次
2025年8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梁和民,介绍了广西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情况。
发布会现场。(广西发布供图)
法律援助工作一头连着百姓疾苦,一头连着政府关爱。据介绍,广西围绕法律援助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让群众对法律援助触手可及。将法律援助作为平安广西建设的重要抓手,纳入自治区民生工程重点推进。
“十四五”期间,自治区财政落实全区法律援助经费2.85亿元,全区共办理案件13.92万件,服务群众24.5万人次,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年咨询量突破32万人次,群众满意度达98.7%。
近5年来,司法部累计选派33名“1+1”志愿律师、45名西部锻炼律师到边境、民族地区开展支援广西法律援助服务。广西6个集体、9名个人获“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20个集体、29名个人获“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2024年广西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估实现合格率100%。
二是让法律援助成为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的“利器”。法律援助旨在为困难群众打开法律服务的大门,让群众可感可及。
2025年5月,广西修订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律援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9月1日即将施行,《条例》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的事项范围,将妇女、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纳入重点保障对象;实现了法律援助申请从“同城通办”向“全区通办”的升级;建立经济困难诚信承诺制,取消证明材料,法律援助审查时限缩短至5日等便民措施,法律援助服务更广泛便捷地惠及群众。
三是让法律援助传递出党委、政府关心民生的温度。2021年以来,广西开展“法援惠民生”“法援护苗”等品牌活动,为农民工、妇女、未成年人等重点群体提供优先服务,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38万件,其中妇女28941件、未成年人35421件、老年人5755件、残疾人3080件,通过认真办理每一件小案件,让困难群众权益得到依法保护,让群众感受到法律援助的温度。
2022年6月,贵州籍农民工秦某在梧州务工时遭遇工伤,多次与用人单位协商赔偿无果。梧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动委派律师并帮其申请临时救助,通过法律援助,秦某最终获得了赔偿款252万元,解决了秦某后顾之忧。(文:沈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