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壮美广西>

广西贺州:“东融”跑出加速度,打造湾区协同发展新高地

2025-08-26 16:39

来源:中国网广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8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贺州市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情况。

image.png

发布会现场。(宁金阳 摄)

贺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彭代元介绍,“十四五”以来,贺州聚焦“交通扩能、产业振兴、创新驱动、环境优化、绿色发展、人文交流”六个方面奋力攻坚,持续强化与大湾区的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开放协同。2021—2024年,贺州GDP年均增长6.2%,今年上半年GDP增长7.2%,增速排全区第2位。

交通扩能构筑开放大通道。近年来,贺州开工建设连贺等6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3条,苍昭、平昭高速预计年底建成通车,“十四五”将实现5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目前,贺州有3条高速直连大湾区,每天往返大湾区的高铁动车超100趟次,实现了高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贺州民用机场获得国家民航局预可研报告意见,取得历史性突破。桂江航道工程预计年底实现试通航。物流体系优化升级,实现快递龙头企业分拨中心“零的突破”。

产业振兴打造协同新高地。贺州推动重点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培育了高端碳酸钙新材料等七条循环产业链,承接大湾区黄金珠宝、电子信息等产业组团落户。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贺州新签约项目864个,计划投资总额2779.98亿元,其中大湾区项目数量、计划投资总额分别占比52.43%、48.76%。同时,贺州对接湾区市场标准,发展现代农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达101个,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达31个。

创新驱动激活发展新引擎。贺州主动加强与大湾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聚焦重点产业,通过联合打造创新平台、培优创新主体,大力推动大湾区科研成果在贺转化应用。“十四五”以来,贺州新增认定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家、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27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较“十三五”期末增长66.7%,碳酸钙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研究基地累计获国家专利34项,为60余家碳酸钙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环境优化提升营商软实力。贺州实施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以及并联审批、容缺受理、“一窗通办”等创新举措,显著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审批提速率达55.89%。创新“AI+”赋能营商环境,推出全区首个医保AI智能服务体“贺小保”等应用场景,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上可办率达99.58%,以数字化手段持续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满意度。

绿色发展绘就生态新画卷。“十四五”以来,贺州新增植树造林123.4万亩,持续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碳酸钙产业推行“五化模式”、建设“五型矿山”经验获自然资源部推广,打造华润、仁信两个热电联产园区,吸引27家下游用气用热企业进驻,提前完成“十四五”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加强生态保护,60年来第一次开展贺江城区段清淤清障,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扎实推进“半边山”“一面墙”矿山、涉重金属和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整治,整改50座露天矿山,建成44座绿色矿山,并助力姑婆山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人文交流缔结湾区同心桥。贺州与大湾区地缘相近、人文相亲、语言相通,推动两地人员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互鉴,在全区率先开展粤桂跨区域协同立法,携手肇庆共建“粤桂一家亲·肇贺好邻里”省际睦邻廊道。以筹办2026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推出“两广一家亲”等多项优惠政策,姑婆山等主要景区对广东游客实行部分时段免门票,来自大湾区的游客占区外游客比重常年保持七成左右,贺州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康养旅游首选地。(宁金阳 来源:中共贺州市委员会贺州市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