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研团队攻克特色植物饮品高值化利用难题
日前,桂林旅游学院何志贵教授团队联合浙江省农科院桑蚕与茶叶科学研究所刘政权团队、安徽农业大学梁进团队等国内顶尖科研力量,历经十余年协同攻关,成功研发“现代康养茶膳茶饮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果,为我国特色植物饮品高值化利用开辟新路径,让古老茶饮在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香飘海内外。
桂林旅游学院何志贵教授(右一)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攻关。
“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突破特色植物饮品化利用的核心瓶颈。”何志贵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团队一直聚焦产业痛点,致力于建立覆盖“风味精准调控”与“品质长效保持”的闭环技术体系。他介绍,团队首次在国际上揭示红茶调节高脂饮食诱导脂肪肝的分子机制,破解了茶叶及衍生品在加工贮藏中风味失活与品质劣变的深层密码。
针对茶香易逝、茶韵难留这一行业难题,何志贵教授率领团队独辟蹊径。“我们创新了茶香鸡蛋白酶解嫩化、茶叶高温膨化与纳米乳制备、饮料专用茶摇青闷黄工艺等核心技术,就是为了让工业化茶饮料能复现手工茶的‘活色生香’。”何志贵在采访中说道,如今这些技术已从实验室烧瓶走向万吨级生产线,打通了从原料处理到终端产品的全链条品质升级通道。
同时,该团队在茶叶深加工技术上不断探索。团队针对超微茶粉、食品胶体、可食性膜包装保鲜技术展开研究,研发的茶多酚壳聚糖纳米复合稳定剂,有效解决了功能成分在加工与储存中的氧化问题。
据了解,该成果经权威专家组鉴定,整体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目前已在广西、安徽、浙江、江苏、福建五省实现规模化应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不仅提升了茶叶资源利用率,助力乡村振兴,还为东盟地区特色植物高值化开发提供了“中国方案”,推动传统茶饮向科技化、健康化、国际化转型升级。
随着健康消费理念在全球兴起,这套以科技为引擎、以康养为核心的茶产业创新体系,正让中国茶文化携“科技之翼”走向世界。正如何志贵所说:“一片古老的东方树叶,既能承载‘茶和天下’的文化基因,亦能孕育百亿级的健康产业。相信世界将品味到的,不仅是沁人心脾的茶香,更是中国以创新书写的现代传奇。”(刘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