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壮美广西>

钦南区:小小百香果 产兴富农超有料

2025-08-08 15:51

来源:中国网广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8月2日,记者走进钦南区犀牛脚镇百香果种植基地,一入果园,满目翠绿,“钦果9号”黄金百香果的藤蔓肆意生长,交织成绿网。个大饱满的百香果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在阳光下泛着诱人光泽,空气中弥漫着馥郁果香。果农们穿梭其间,手法娴熟地采摘着果实,脸上洋溢着藏不住的喜悦。

钦南区犀牛脚镇百香果种植基地航拍图(叶尚霖 摄)

据当地政府统计,2025年钦南区百香果种植面积达1.9万亩,预计产量2.5万吨,其中明星品种“钦果9号”独占1万亩,产量达1.5万吨。这枚小小黄金果,正成为撬动钦南区乡村产业振兴的有力支点。

“钦果9号”(曾用名“钦蜜9号”)百香果产品展示(龙茵铭 摄)

科技扎根田野,产量品质双飞跃

过去,百香果种植长期依赖传统经验,这种靠天吃饭的种植模式,使得百香果产量极不稳定,极易受到气候和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年份、不同地块的亩产差异巨大。为打破这一发展瓶颈,钦南区将目光聚焦于品种“芯片”这一关键领域,积极作为、多方联动。

钦南区联合广西农科院、北部湾大学等科研院校,组建了专业的百香果育种专家团队。同时,积极对接从海南回乡创业的本地新农人邓福斌,充分发挥其经验优势。经过多年的潜心钻研与反复试验,团队成功培育出高附加值的“钦果 9号”黄金百香果。不仅如此,钦南区还顺势打造了原产地“钦果9号”百香果育苗中心,构建起专业一体化基地,为百香果产业的后续发展筑牢根基。

在种苗培育环节,钦南区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营合作模式,构建起专业一体化基地。记者走进育苗中心,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种苗培育工作。智能温室大棚里,一排排嫩绿的百香果幼苗在精准调控的温湿度环境中茁壮成长,自动灌溉系统定时喷洒水雾,场面十分壮观。

育苗中心工人在进行百香果苗木嫁接(龙茵铭 摄)

这种创新模式有效盘活了集体资产和闲置土地,自2024年以来,育苗数量突破1500万株,实现营业收入超4000万元,产品远销云南、贵州、海南等省(市)。育苗中心不仅为低收入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还带动了村集体经济增收,成为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订单联农带农,收益共享乐开怀

在钦南区犀牛脚镇百香果种植核心区,钦南区水果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苏美鉴向记者介绍,近年来,钦南区依托“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引导农民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百香果。为解决销售问题,钦南区持续深化“订单农业”模式。通过与销售企业紧密合作拓宽销路,引导企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订单,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通过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形成规模种植效益。

钦南区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武汉)活动上推介“钦果9号”百香果(封青贤 摄)

“这个模式真好!”正在组织村民采摘“钦果9号”百香果的当地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许敏对记者说,“以前农户各自为战,销售渠道窄,价格不稳定。现在加入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去年帮社员人均增收8000多元。”同时,政府积极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与区内外多家大型商超、电商平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百香果产得出、卖得好。

果农正在采摘“钦果9号”百香果(龙茵铭 摄)

智慧分选加工,产业链上掘真金

记者来到钦南区百香果产业园分选中心,智慧化的水果分选让人眼前一亮,只见经AI智能分选设备选出的不同规格的百香果,经传送带依次落进不同的水果箱,工人们则在旁有序地进行打包。

好果更要卖好价,钦南区深谙此道。自2024年引入AI智能分选线,宛如为产业装上了一双“智慧之眼”。它以精准的判定能力,将百香果细致划分为精特大果、精大果、精中果、精小果以及B大果、B中果、B小果等多个等级。这一创新举措,如同为百香果量身定制了“品质身份证”,让每一颗果实都能找到最合适的市场定位,大大优化升级了产业链供应链,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钦南区百香果产业园AI智能分选中心(龙茵铭 摄)

产业链后端同样活力四射。钦南区积极联合北部湾大学等科研院校,投入精深加工创新,挖掘百香果的无限潜力。从果籽提取物到功能性饮品,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让百香果的价值实现了几何级增长,产业链得以延伸拓展。为解决次果滞销难题,那彭镇引进的百香果加工企业,年加工量可达100吨以上,为次果找到了“变废为宝”的新出路,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AI分选仓分类包装好的“钦果9号”百香果连夜运往全国各地。(封青贤 摄)

当百香果科技小院的灯光映照着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当智能分拣线流畅运转精准分级,当村民手捧入股分红笑逐颜开,一颗颗“钦果9号”黄金百香果,已真正蜕变为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金果子”,在钦南沃野上铺就了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灿烂图景。(赵凤娟、郑邦钦 来源:钦南区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