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壮美广西>

“防蚊+防暑+防汛”三管齐下 广西部署夏季健康防护网

2025-08-04 10:34

来源:中国网广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8月1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夏季常见疾病防控与科学应对高温等健康风险有关工作情况。根据有关监测数据,今年以来,广西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目前受汛期及高温天气双重影响,蚊虫进入繁殖高峰期,且部分地区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暑期跨省、跨境旅游人数增加,预计蚊媒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发生风险增加。

据介绍,广西正值蚊媒活跃期,叠加暑期旅游旺季影响,人员流动显著增加,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因国内和国外输入病例引起本地续发传播的风险较高,预防蚊媒传染病关键是要做到“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前往流行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史。

当前正处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洪涝灾害发生后食品和饮水安全保障难度加大,灾区人群接触疫水及变质食物的风险上升,需要防范因水源污染引发的伤寒、甲肝,以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肠道传染病,同时还要防范流行性出血热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发生,自身健康防护要做好“三管一灭”:管好水源,喝烧开过的水;管好食物,不吃水淹、变质食品;管好粪便,避免污染环境;清除积水、堵塞鼠洞,消灭蚊子、苍蝇、蟑螂、老鼠。

夏季高温、高湿,给微生物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食品更容易受到致病性微生物及其毒素的污染,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增加,在制作食物过程中应保持清洁、生熟分开,即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此外,误食有毒植物、毒蘑菇的风险升高,对不认识的野菜、野果和野生蘑菇应做到不采、不买、不吃。

暑期学校及托幼机构放假,儿童聚集性活动减少,手足口病发病风险相应降低,但开学后逐步进入秋季流行小高峰期,需提前防范。

为科学有效应对当前流行传染病及高温等健康风险,广西重点推动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监测预警与风险评估。坚持“日监测、周评估、月调度”机制,规范开展日常风险评估和专题风险评估,对蚊媒传染病、夏季重点传染病等开展专题风险评估,掌握夏季重点疾病风险趋势、关键风险点,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不断完善传染病监测系统,拓展监测渠道和覆盖面,科学开展蚊媒密度监测工作,制定包括腹泻症候群在内的四大症候群监测方案,不断提升早期识别诊断能力。

二是强化技术培训与应急处置。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和信息沟通,各级卫生健康、疾控、海关、文旅等部门密切协作,做好口岸疫情防控、重点传染病应急处置等工作,降低输入性传染病境内传播风险。针对当前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由自治区疾控中心技术骨干组成专家组对各地开展专项指导,进一步提高基层专业人员的监测预警敏感性和专业性,推动防控关口前移。

三是提升跨境传染病防控效能。近日,广西联合越南谅山省、高平省卫生厅在崇左市开展中越跨境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演练,双方卫生应急队伍组成跨国应急方阵,以发现疑似某严重呼吸道传染病为场景,聚焦疫情发现、流调溯源、实验室检测等核心环节,进一步筑牢边境公共卫生安全防线,构建全方位跨境传染病防控屏障。

四是筑牢防暑防汛“安全堤”。联合自治区气象局发布高温健康风险提示,整合气象预警与健康防护知识,形成“气象预警+健康干预”的协作模式,提升信息科学性、权威性和针对性,增强群众对高温防护建议的认可度,帮助群众科学做好防暑降温,为应对高温天气下的公共健康风险提供坚实保障。(宁金阳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