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壮美广西>

南宁市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赋能乡村振兴

2025-07-31 15:03

来源:中国网广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民营企业是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自“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以来,南宁市坚持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动员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为乡村振兴赋能。目前,全市工商联系统已有超过3000家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共实施3621个兴村项目,惠及1143个行政村,覆盖全市12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产业兴村富民有道

产业是发展根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广西起凤橘洲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增桂表示:“我们公司集水果种植、加工、仓储保鲜及出口销售于一体,拥有3000亩沃柑种植示范基地,建有2家水果分选工厂,吸纳了大量当地农民参与果园管护、采摘、加工等工作,年发放农民工工资超过1000万元。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

“没有种植沃柑之前,我们种蔬菜、西瓜等农作物,收入不稳定。村里土地流转后,我成了沃柑种植基地管理人员,有了稳定的收入。”武鸣区城厢镇平等村村民卢美江如今在广西起凤橘洲果业有限公司沃柑种植标准示范基地担任分场场长,不仅每个月能拿到5000元薪酬,每年还有绩效分红。稳定的收入让他添置了小汽车,家里也盖起了新房。

广西起凤橘洲果业有限公司采取“配套农资+技术推广种植+产品回收加工”一体化经营模式,形成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闭环。该公司为合作农户提供优质农资和技术指导,确保沃柑的质量和产量,并按约定价格回收沃柑加工销售,实现了公司与农户“双赢”。据罗增桂介绍,公司从种植环节的水肥一体化系统和智慧气象服务,到加工环节的现代化分选生产线,再到销售环节的国际化布局和品牌建设,全产业链模式确保了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我们立足本土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产品远销加拿大、泰国、越南、新加坡、印度、俄罗斯、朝鲜、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今年,公司沃柑出口有望实现新突破。”谈及未来,罗增桂信心满满。

村企携手长期共赢

“万企兴万村”,龙头企业是关键力量。广西金陵农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陵集团)聚焦养殖产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万企兴万村”行动中,金陵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乡村产业向“新”迈进。

“自2020年开始,公司与西乡塘区金陵镇、坛洛镇的21个村集体签订了帮扶协议,吸纳村集体资金760万元共建养殖基地。帮扶期间,共建养殖基地的25栋栏舍自动饲喂料线设备产权归村集体所有;21个村每年可获得53.2万元收益分红。”金陵集团项目部经理粟永春介绍道,公司优先聘用帮扶村村民担任饲养员等,切实解决当地农户就业难题。这种模式,既增加了村集体的经济收入,又带动了村民增收。

金陵集团还通过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农户的养殖技术水平,通过不定期派遣养殖技术员上门开展技术指导,保障农户养殖存活率。西乡塘区双定镇武陵村三定坡村民卢孙志在金陵集团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了养猪栏舍的改造,2024年实现家庭增收14.66万元。2019年至2024年,金陵集团先后在西乡塘区金陵镇、坛洛镇、双定镇累计捐赠童鸡52000只,捐赠饲料41.6吨,带动当地农户520户创收。

金陵集团副总裁、西乡塘区工商联执委黄超表示,村企携手,可保障项目落地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双增收,打造地域特色品牌,推动帮扶模式从“短期助力”向“长期共赢”转变,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与企业发展“双赢”。

凝聚合力联农共兴

自“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市工商联积极联动农业农村部门、金融机构和光彩事业促进组织等多方力量,凝聚合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企业带村,产业富民。今年4月,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推进会,发布了全国“万企兴万村”行动首批优秀案例,共有100家企业和单位入选,广西金福农业有限公司榜上有名。该公司在隆安县丁当镇保湾村连片种植火龙果5500亩,累计带动1.09万户42675人增收,每年为当地农民创收1500万元。

当前,南宁市立足特色农业优势,积极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和品牌化发展,为民营经济参与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电商销售等领域持续拓展新空间。南宁市重点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流通设施建设,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农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场景,强化全产业链金融支持等,进一步激活“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动能,全力实现乡村振兴与联农带富双促进。

南宁市工商联主席、二级巡视员梁展表示,市工商联将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积极性,扩大“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社会影响力,引导民营企业在帮扶产业、带动就业、培育人才、改善环境等方面精准发力,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展现新作为。(南宁市融媒体中心供稿)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