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健康防线,通过社会共治来消除肝炎
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我国宣传主题为“社会共治消除肝炎”,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减少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及其导致的死亡,朝着“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迈进。
近年来,广西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开展的全人群乙肝血清流调结果显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较1992年(首次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下降幅度达54%,5岁以下儿童群体下降幅度达98%;2024年甲肝年报告病例数较2008年(首次将甲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下降了70%。
为了提升公众对病毒性肝炎的认知,广西疾控局邀请了广西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刘静针对肝炎防治相关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在28日当天围绕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现状、传播途径、疫苗接种及健康生活方式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传递科学防控理念。
刘静副所长采访现场。(覃逸霏 摄)
病毒性肝炎危害深远,科学治疗是关键
病毒性肝炎由甲、乙、丙、丁、戊五种病毒引发,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治疗方面,要遵从医嘱,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规范治疗。”刘静指出,若未及时科学治疗,病毒性肝炎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同时她强调,丙肝虽隐匿性强,但通过2—3个月规范治疗,治愈率可达95%以上,需提高筛查和治疗覆盖率。
乙肝、丙肝防控:从疫苗接种到行为干预
乙肝和丙肝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日常工作生活中更需注重预防。刘静表示,广西通过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新生儿“0-1-6月”三剂次免费接种,并为乙肝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同步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2024年乙肝母婴传播率已降至0.22%以下。此外,公众需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选择正规机构进行有创操作,并通过安全性行为阻断传播风险。
重点人群接种疫苗,筑牢免疫屏障
乙肝疫苗接种对象以新生儿为主,覆盖18岁以下未完成接种者及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多性伴侣者等。在此,刘静强调:“乙肝疫苗仍是预防乙肝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据悉,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近年来广西通过扎实推进新生儿24小时内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开展15岁以下儿童乙肝疫苗补种、大力推进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等举措,实现了两种疫苗在广西的接种率均达90%以上,有效提高了疫苗接种率及服务水平。
酒精肝防治:戒酒与健康生活方式并重
针对酒精肝,刘静提醒,长期大量饮酒是主要诱因,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40克,女性不超过20克,可通过戒酒、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及定期体检等预防病情。(唐志强、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