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峰回路转见新绿
炎炎夏日,何以避暑?若徐霞客穿越而来,定要沿着漓江再走一遭——当年他徒步丈量山水,风餐露宿寻清凉,如今新能源车扫码即充,让说走就走的旅行,既能循着古人足迹探秘境,又有现代科技消解“里程焦虑”,避暑路上满是新惊喜。
当全国陷入“烧烤模式”,祖国南疆的广西桂林,以其得天独厚的山水画卷和蓬勃发展的绿色旅游,成为避暑纳凉的绝佳去处。
一场融合自然清凉与环保理念的生态之旅。记者杨灵烨实习生廖晶晶摄制
上午8时的阳朔观莲码头,漓江水面波光粼粼,几艘电动竹筏静泊岸边,等待更换电池——吊车旋臂起落间,满格电池被安装到竹筏上,而换下的电池通过升降机运至楼上充电房,不到2小时便能“满血复活”。
竹筏蓄满电后,筏工们也已就位。莫师傅理了理衣服,准备开启新一天的航行。
从事筏工17年的他,提到电动竹筏时神情满是轻松:“以前开柴油竹筏,天天得扛着油桶跑加油站,发动机轰鸣声大,说话得扯着嗓子喊。”如今充满一次电,能在阳朔大桥到林家洲6.8公里的航程跑五六个来回。马达声消失了,乘客能听清流水划过竹筏的轻响,他也能伴着水声,细讲两岸的峰峦传说。
电动竹筏穿行于山水间。记者 杨灵烨 摄
竹筏缓缓游至江心,暑气被江风涤荡殆尽,温润的凉意从水面漫上来,山风、水声与筏工的讲解声交融成歌,游客与这山水变得更亲近。
“自从采用电动竹筏后,游客体验感增强,游客量也不断增长,旺季每天有约9000名游客,景区通过加强调度,保障该码头300辆电动竹筏活力满格。”阳朔县漓江景区管理有限公司码头经理彭金明介绍道。
游客乘坐电动竹筏观赏漓江景色。陈钦荣 摄
“清凉一夏”的路上,电力伙伴从未缺席。
午后若想驱车沿漓江探访各大清凉秘境,无需“里程焦虑”。目前,广西电网已建成3213座充电场站、超1.5万个充电桩、14座换电站、9座全液冷超充站、16座综合能源站、8座重卡超充站,充电桩覆盖各大服务区、景区。位于兴坪古镇的厄根底充电站里,粤B、湘A、浙B、苏E……来自天南地北的新能源车,在这里扫码即充,让“说走就走”的出行零负担。
随处可见的新能源车充电站。记者 杨灵烨 摄
傍晚,选择一家全电民宿作为避暑居所,也是绝佳体验。这些山居“绿”宿,推窗即有漓江风穿堂而过,清凉扑面而来。“用电方便,客人住着也舒服。”阳朔一家酒店工作人员说,酒店18间客房里,加热毛巾架、中央空调等200多台电器运转有序,依托广西电网的电力大数据精准“画像”与能效分析,实时优化用电方案,绿色低碳与清凉惬意在这里完美结合。
阳朔全电民宿露台一角。记者 杨灵烨 摄
在漓江精华段的山水间,不少酒坊正以电酿新方式,带来别样的清凉体验。“从前烧柴火,得有老师傅守着灶口控火候,蒸汽稍不稳就坏了酒的风味;现在改用电动酿酒设备,一键启动,安全稳定,出酒率高还更省钱。”九码部落酒坊的老板赵黄强说道。
电酿酒坊。记者 杨灵烨 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炎夏里的清凉宝藏。为守护这一宝藏,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全力推进桂林零碳绿电世界级旅游城市示范区建设,一系列绿色举措让桂林的“清凉”更可持续:拆除多个跨江高压线路,助力漓江兴坪、观莲等码头千余艘竹筏“油改电”,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漓江景色;以500千伏桂北站为核心打造220千伏链式网架,依托柔性充电桩、光储充一体化服务站及虚拟电厂技术,让清洁能源畅行山水间;打造漓江核心景区近零碳示范区,投运新型全预制、近零碳、智能化双层配电房,让清凉体验与环保理念在电流涌动中交融……
大暑的漓江,早已不是课本里静态的“山水甲天下”。它是电动竹筏划过水面的静音轨迹,是充电桩与峰峦相融的蓝白剪影,是全电民宿里恒温的清凉,是电酿酒坊里甘醇的酒香。这些,也成为大暑最动人的“绿色答案”。
2025年7月22日广西日报6-7版“二十四节气·寻味广西|大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