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壮美广西>

广西完成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 发现植物新物种27种

2025-07-21 16:42

来源:中国网广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林草种质资源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直接关系到物种安全、生态安全、粮油安全以及林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7月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情况。

image.png

发布会现场。(宁金阳 摄)

据介绍,广西依托丰富的种质资源,育成并通过国家和自治区审(认)定林木良种370个,研发全球首株桉树三倍体,建成全国首批桉树太空育种试验林和首个罗汉松种质资源库。目前,全区已建成林草种质资源库41处,其中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8处,自治区林草种质资源库33处,拥有全国最大的桉树基因库、最优良的杉木种源,松树种质资源保存数量居全国前列。同时,广西还是全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林化产品生产基地和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基地,为我国林业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0年8月,自治区林业局启动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试点,并于2021年4月全面铺开。

普查覆盖广西111个县(市、区),包括山区、丘陵、湿地等多种地形地貌,抽样面积达到全区国土面积的10%。成立了由22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27支调查队伍,累计培训1300多人次。收集保存林木、草本、藤本、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超1.2万份,并建立“广西林草种质资源数据库”,将收集登记的种质资源基本性状、种质鉴定、信息采集、图片储存统一编目入库并长期保存。

本次普查采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和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实现对广西全域林草资源的高精度覆盖。在物种鉴定方面,结合传统形态分类与DNA条形码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技术支撑。

现已完成历时四年的普查工作,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普查共登记优良单株及特异种质资源1.85万余份,首次全面掌握广西林草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与数量情况,为后续研究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普查中发现了植物新物种27种,如全州樱花、靖西楠、三江麻竹等,以及42种广西新记录物种和5个登记新品种,极大丰富了广西乃至全国的生物多样性。

此次普查共采集植物标本70101份、DNA样本12648份,采集并保存各类林草种子2293份,为科学保存种质资源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全国首创“专项调查+”模式,开展了62项广西优势资源专项调查,涵盖香料植物、传统特色木材、特色食用竹等领域。完成了森林食物资源专项调查8项,涵盖木本油料、特色香料香精、特色药用植物等领域。同步挖掘民间传统利用知识7800余条,为绿色富民产业发展拓宽了渠道。

接下来,广西将强化普查成果运用,把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实现林草种质资源科学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林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宁金阳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

【责任编辑:曹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