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后一公里”到“民族一家亲:以物流为纽带 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广西蜿蜒的边境线上,一辆辆货车满载甘蔗、白糖穿梭于崇左的万亩蔗田,一列列跨境班列轰鸣着跨越中越友谊关;一艘艘载着“广西制造”的工程机械货轮从北部湾驶向东盟各国港口...作为积极助力建设边疆发展的运输“先行官”,广西桂物物流服务集团(以下简称“物流服务集团”)以物流为纽带,积极将“最后一公里”的精准服务转化为“民族一家亲”的深情厚谊。
村寨里的“连心桥”:物流赋能乡村振兴
在百色革命老区的壮乡村寨——多浪村,物流服务集团运输事业部党员先锋队以实际行动破解发展困局。原驻村第一书记吕意深知“要致富、先修路”,带领团队在当地打通6条共9.3公里“断头路”,新建健身广场、太阳能路灯和党群活动室,让村民告别“雨天一身泥、开会靠铁棚”的历史。
原驻村第一书记在了解贫困户存在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广西桂物物流服务集团供图)
驻村期间,吕意开辟“山货出山”运输专线,将土鸡、百香果等农产品直供城市商超和批发市场;通过“内部助农”模式,参加自治区国资委举办的国有企业农产品展销会……仅仅两年,多浪村集体收入从零跃升至10万元。村民韦大叔感慨:“以前山货烂在山上,现在手机一响,钱就进账!”如今,多浪村从“空壳村”蜕变为“村企共建”示范村,边疆乡村振兴的画卷因物流赋能而愈发鲜活。
车轮上的“致富路”:科学运力保障原糖高效运输
壮乡的“甜蜜事业”始于田间地头的甘蔗林,成于高效运转的物流链。每年榨季,物流服务集团便启用自身在百色、防城港等地3万平方米白糖中转库,以“动态仓储”调节供需峰值,破解全区少数民族地区的糖业季节性难题,通过科学规划“甘蔗专线”与跨省班列,实现甘蔗从田间到糖厂24小时直达、白糖48小时出省,年均运输量超60万吨,助力广西糖业出口稳居全国第一。
百色甘化仓白糖卸车作业现场,以优质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助力广西白糖产业高质量发展。(广西桂物物流服务集团供图)
针对边疆民族地区蔗农运输痛点,组织200余辆货车参与安装智能预警安全系统,实现车辆运输轨迹实时监测、车内及货箱情况实时查询,完成从原料蔗运输、装卸,成品糖装卸、仓储、运输等环节的全面监管,辅助甘蔗滞销率降低5%。既守护了蔗农的“钱袋子”,更激活了边疆经济的“甜蜜动能”,让“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服务成为民族团结与共同富裕的坚实纽带。
应急驰援与边疆共建:物流铁军铺就民族团结“同心路”
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发生后,物流服务集团积极响应广西现代物流集团党委关于抗震救灾工作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指引,紧急组建由汉族、壮族、回族等不同民族的货车司机组成“应急突击队”,承担40台柳工挖掘机、装载机等抢险工程机械的千里驰援任务。这支由不同民族司机组成的车队从广西柳州启程,穿越海拔5200米的唐古拉山口,直面暴风雪、塌方和零下20℃极寒的严峻考验,与藏族向导协同作战,用铁锹破冰清障、人工铲雪开路,技术员裹着棉衣检查车辆安全,历经六天六夜跨越2500公里,最终将全部机械安全送抵震区,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装备支撑。
运输事业部“应急突击队”积极助力震区救灾重建,护航40台抢险器械运抵西藏日喀则。(广西桂物物流服务集团供图)
此外,在川藏公路建设中,这支铁军同样冲锋在前——组织50辆重型卡车运输水泥熟料等建材超60万吨,穿越海拔3100米的险峻路段,为“高原天路”的贯通注入支撑。从八桂大地到雪域高原,物流服务集团坚持以“物流硬实力”破险阻,以“团结软实力”暖民心,生动诠释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新时代边疆担当。
向海图强:从“边陲末梢”到“开放前沿”
今日的广西,正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轴,从“地理边陲”跃升为中国—东盟的“开放枢纽”,物流服务集团积极扛起“向海图强”新使命,先后布局广州、天津、成都、上海、西安、长沙等六大枢纽城市,形成覆盖210个网点、130条线路的全国性服务网络,年运输货物超2100万吨,让“广西制造”高效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市场,构建起“陆海空铁”立体化物流网络。在国际赛道,企业则设立“越南办事处”,拓展中越跨境班列、中老多式联运专线等8条东盟服务线路,助力“中国制造”48小时直达东盟市场。
广西桂物物流服务集团驻越南办事处揭牌,跨境物流业务再迈新步伐。(广西桂物物流服务集团供图)
未来,物流服务集团将锚定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边疆振兴战略,持续深化“通道+枢纽+网络”布局,助力广西从“开放前沿”迈向“发展高地”,让物流成为民族团结、经济共荣、文化交融的坚实纽带。(来源:广西桂物物流服务集团党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