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法院筑牢禁毒司法屏障 应对新型毒品与网络贩毒挑战
6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举行2025年广西法院国际禁毒日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以来全区法院开展禁毒工作和毒品犯罪案件审判工作情况,并公布五起重大毒品犯罪典型案例。数据显示,2024年全区法院共审结毒品犯罪案件3111件4559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423人,重刑率为9.28%。今年1-5月,全区法院共审结毒品犯罪案件699件1013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138人。
发布会现场。(宁金阳 摄)
当前毒品犯罪呈现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毒品犯罪受到有效遏制,2024年全区法院一审新收毒品犯罪案件为3076件,较2020年下降了45.19%,毒品犯罪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的比例从2020年的13.41%降至2024年的7.37%,今年1-5月毒品犯罪案件占比为4%。二是毒品犯罪集中表现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源头性犯罪,以上案件共计3620件,占毒品犯罪案件总数87.97%,容留他人吸毒罪为444件,占比为10.79%。三是涉及依托咪酯、美沙酮、尼美西泮等新型毒品的犯罪增多,不法分子利用新型毒品的镇静、麻醉功效实施强奸、抢劫等犯罪情况有所增多。四是毒品交易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形态演进,“互联网+物流寄递+电子支付”非接触式手段逐渐成为毒品犯罪新常态,犯罪分子多使用虚假寄件人、收件人身份和地址,利用“跑腿”“同城直送”等方式寄递毒品,同时使用虚拟货币买卖毒品。五是境外毒源地输入压力持续增大,在防城港、崇左、百色边境三市法院2022年1月至2025年5月走私毒品犯罪案件中,外国籍或无国籍被告人占比达24.59%。
广西禁毒工作仍面临较大的风险和挑战,毒品犯罪案件审判工作任务依然繁重。全区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坚持依法从严惩处,保持打击毒品犯罪高压态势,同时,持续加大对毒品犯罪的经济制裁力度。今年6月,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以“6·26”国际禁毒日为契机,组织全区法院围绕“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的主题,开展禁毒宣传月活动,并组织对68件毒品犯罪案件123名犯罪分子集中公开宣判。
下一步,全区法院将坚持打防并举、综合施治,大力提升毒品犯罪案件审判质效,将禁毒工作置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全局中谋划推进,全面提升禁毒斗争的法治化、专业化水平,坚决筑牢抵御毒品的司法屏障,不断巩固和扩展禁毒形势持续向好的局面。(宁金阳 许林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